在 “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民進黨籍參選人林佳龍以20萬票的優勢戰勝國民黨籍參選人胡志強,當選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第二屆市長,終結了國民黨在台中連續13年的執政,中臺灣“藍天變綠地”。此次勝選奠定了林佳龍在民進黨內中生代領軍人物的地位。
陳水扁重點栽培的學運世代骨幹
林佳龍1964年2月13日出生,原籍臺灣省雲林縣麥寮。他出身于臺北市的一個裁縫之家。由於祖父一代經商失敗,積欠很多債務,林佳龍的父親帶著一家老小離開雲林縣,落腳于臺北萬華開手工西裝店維生。林佳龍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其妻廖婉如是奇美電子董事長廖錦祥之女、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外甥女,兩人在美國耶魯大學相識並結婚,廖、許兩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豐沛的政商關係,成為林佳龍日後從政的重要資源。
林佳龍自小學習優異,1982年以優異成績考取臺灣大學政治系,於1986年、1988年相繼獲取臺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碩士學位。1992年進入美國耶魯大學,並在七年內相繼獲得政治學、哲學雙碩士學位以及政治學博士學位。進入大學後,林佳龍即成為校園學生運動領導人物,先後參加“大陸問題研究社”(曾任社長)、“三民主義研究社”和國民黨學生社團“覺民學會”。與“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等人創辦臺灣政治學會,發起成立研究生組織“臺灣憲政改造會”,並任幹事。1985年當選為台大學生代表聯合會主席,並發起“自由之愛”抗爭; 1990年3月成為“野百合學運”重要領導人之一。之後與 “臺灣教授協會”合組“臺灣學生教授制憲聯盟”,提出所謂“主權”、“制憲”和“社會改造”等三大主張。1994年加入美國“臺灣學生社”,1995年至1996年任北美洲臺灣研究會會長。
1998年自美返台後,林佳龍任教于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後通過許文龍的關係與李登輝來往甚密,並且結識了李登輝的兒子李遠哲。2000年“大選”投票前夕,林佳龍促成李遠哲公開挺扁和“國政顧問團”的出臺,為陳水扁當選立下大功。 陳水扁上臺後林佳龍被委以“國安會諮詢委員”的重任,成為野百合學運世代第一位“部長級”高官。林佳龍亦充分利用妻家關係和美、日智庫人脈資源,推動成立了“臺灣智庫”,積極協助兩岸跨黨派小組的籌組,構建美、日、台三邊對話平臺。一路得到陳水扁重點栽培的林佳龍,成為其處理“國防”、“外交”及兩岸關係的重要幕僚。2002年7月,林佳龍由陳水扁親自介紹以“菁英”名義加入民進黨。2003年3月任“行政院”顧問兼發言人。2004年5月至2005年3月任“行政院”新聞局長。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任民進黨中央秘書長。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任“總統府”副秘書長。
行事果斷、性格孤傲
林佳龍是民進黨內中生代典型的學者型政治人物,擁有美國名校的高學歷,學識俱佳、形象清新,在台中基層蟄伏十年,不急不躁、深耕細作,極具耐力與韌性。他擅長組織協調工作,任“行政院”發言人期間,在“阿里山小火車翻覆”、“非典”風暴等重大事件中表現出較強組織能力與危機處理能力,行事果斷。但由於林佳龍自視清高,孤傲自負,為人處世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接受他人意見,黨內人緣較差。任民進党秘書長期間,儘管存在爭議,他對解散派系、打倒“十一寇”等清算新系運動毫不手軟,自此與“新系”結下仇怨。
2005年3月,林佳龍辭去“新聞局長”職務,接受民進黨徵召參選台中市市長,但在與胡志強的對壘中,以8萬餘票差距落敗。選後舉家遷至台中,成立“林佳龍市政辦公室”,繼續經營基層,伺機捲土重來。在2010年台中市市長選舉中,林佳龍雖被迫“讓賢”時任民進党秘書長的蘇嘉全參選,但通過擔任蘇嘉全的競選總幹事,得以繼續蓄積自己的人氣與資源。近十年來,林佳龍一直沉下心在台中地方基層深耕,除以奇美集團女婿的身份得到眾多企業鼎力支持外,還強力爭取到台中學界、醫界、商界等多方勢力相助,地方聲勢與實力大漲。2012年,林佳龍投入到第八屆區域“立委”選舉,並以51.78%的高得票率當選台中市第六選區“立委”。在去年的“九合一”初選期間,林佳龍雖然在與“新系”蔡其昌競爭中慘遭圍攻,但憑藉其長期累積的實力與人氣最終在初選中戰勝蔡其昌,第二度代表民進黨參選台中市長。在大環境有利、民進党選戰策略奏效的多重因素下,林佳龍最終以20萬票的優勢戰勝國民黨老將胡志強,並以84.7萬票創下臺中市市長選舉最高得票記錄。
“台獨”立場鮮明
林佳龍大學時期即與“台獨”組織來往密切,屬民進党大佬遊錫�蟻等寺恚�是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2006年遊錫�胰蚊窠�党主席期間,身為民進党秘書長的林佳龍全力支持遊錫�業摹凹そ�台獨”路線、炮製並推動通過所謂“正常國家決議文”。歸納起來,林佳龍的“台獨”主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主張“正名制憲”,鼓吹“獨立建國”。林佳龍一手推動通過的所謂“正常國家決議文”,聲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主權’的變更,必須經由臺灣‘公投’方式決定”,應推動“臺灣正名”及制定臺灣“新憲法”,破除“憲法一中”的迷障。林佳龍還聲稱,“正名、制憲、入聯,都是正常國家的一部分”。2013年12月,林佳龍對媒體稱 ,“民進党應以追求臺灣邁向正常國家為目標”。2014年5月,林佳龍更公開發表文章,聲稱“公開主張臺灣獨立建國,是迎合世界潮流”。二是反對“一中”,強調“臺灣主體意識”。2013年1月,林佳龍出席“世界自由日大會”,抨擊馬英九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是“與民意背道而馳”。2014年6月,林佳龍對媒體強調,要求大陸接受“臺灣前途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的共識”。認為臺灣前途不能寄望於大陸,聲稱“入聯公投”是“拒統公投”,不是“台獨公投”,是“民主國家的正常顯現”。三是聲稱兩岸交往要以“民主”為前提,鼓吹以“民主”影響改變大陸。林佳龍認為,“兩岸互動並非零和”,“交往才是王道”,但“民主”是兩岸交流的前提。在2013年10月召開的民進黨政策研討會上,林佳龍提出民進党應以“擴大民主”、“正面交往”兩大策略面對兩岸關係,在確保臺灣“主權”的原則下,以“民主”為兩岸交流先決條件,“使臺灣在兩岸交流中化被動為主動,更借由互動過程改變中國”,要求大陸與臺灣對等談判,且要把“人權、自由、民主放進兩岸經貿協定的簽訂中”。
未來施政面臨不小挑戰
林佳龍此次高票當選台中市市長,打贏了民進黨“決戰中臺灣”之役,讓綠營政治版圖跨過濁水溪,為民進黨贏得2016年“大選”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具有“以選舉論功賞”政治傳統的民進黨中脫穎而出,成為綠營中生代“政治明星”。但是,當選後的林佳龍在未來施政中面臨的挑戰也不小。一是縣市合併磨合問題。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資源、財政、政策等方面分配不均衡,“重市輕縣”的問題依然存在,原台中縣有被邊緣化傾向,林佳龍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妥善處理縣市磨合,面臨很多考驗。二是派系掣肘問題。林佳龍不以黨派為考量,推出“行動市府”團隊。但台中地區農業人口多,地方派系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新系”主導台中綠營地方勢力,未來林佳龍能否與“新系”良性互動,將直接關係到他能否推動政策落地執行的問題。三是選民結構問題。台中市地區十幾年為“藍色版圖”,軍公教人員較多,對林佳龍而言,如何在原藍營地盤上順利執政,獲取民眾信任,壓力不小。
此外,在留美期間,林佳龍曾參與聯合國項目,多次到大陸進行基層調研,對大陸瞭解甚多。2012年8月,林佳龍曾以個人身份出席上海“亞太區域發展暨城市治理論壇”。2014年7月林佳龍訪美期間接受採訪時亦表示,當選台中市市長後不排除訪問大陸。由於林佳龍的“台獨”立場鮮明,其當選後的兩岸言行值得關注。
(王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