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以政治光譜看民進黨

台灣《遠見雜誌》昨日發表最新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今年首度將二十二個縣市長分為「六都」、「本島」、「外島三縣」。結果今年縣市長的民調多數下滑,尤其是當選初期人氣超高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從原本的四點五星跌至三點五星,不但居「六都」之末,也是全台二十二位縣市長中星等下降最多的,更是滿意度、施政分數跌最多,及負評上升最多的市長。但民進黨的縣市長仍能保持良好排位,其中今年的「五星俱樂部」,「六都」中仍是由台南市長賴清德和高雄市長陳菊蟬聯。其他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其評分都要比國民黨執政的縣市長要高。屬於藍軍的花蓮縣長傅崑其的評分雖然也很高,但畢竟他並非是國民黨員。因而也就難怪,民進黨能夠有恃無恐地高呼「綠色執政,品質保證」,並在今次「總統」大選中,「囂張」地打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旗號。

柯文哲的民調滿意度迅速退潮,這不足為奇,甚至是早已經預見得到。當時他是利用人們對國民黨不滿的逆反心理,及自己的「非典型語言」而當選。但畢竟「治大市」不是「烹小鮮」,如今的市政管理與過去大不一樣,涉及到方方面面,再加上社會急遽發展,市民的利益訴求多樣化,缺乏「守門員」把關的自媒體的輿論張力遠超傳統媒體,因而能夠迅速崛起。但「大嘴巴」既是他的強項,更是他的致命弱點,在需要腳踏實地治理市政市,就已經不是像競選時那樣「靠把口」,因而他依靠網絡起家,而又被網絡所吞噬,正是「既能載舟,又能覆舟」。

倒是意識形態與柯文哲相近的民進黨縣市長,仍然能夠繼續保持較高的民調滿意度,就值得研究。畢竟,《遠見雜誌》並非屬於綠營,而且其知識分子的特性較強,沒有必要「為五斗米折腰」,這與屬於綠營的民調機構公佈的民調數據往往帶有政治定見不同。因此,其民調結果所折透的台灣民眾的普遍心理,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這對於如何更好地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兩岸一家親」的指示,及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可能更切合實際。實際上,蔡英文獲得過半得票率,民進黨也獲取過半「立委」議席,其中固然是有著民進黨「會選舉」,國民黨支持者灰心而不出來投票等技術原因,但主流民意厭惡國民黨的心理,在「對國民黨不滿意」與「對民進黨不放心」之間,「兩害取其輕」地作出了抉擇。這與兩岸關係、「九二共識」的關聯性並不大。尤其是中南部的漁農民,並沒有中產階層那樣的關心政治,而只是「跟著感覺走」,既然民進黨縣市長的政務做得不錯,在其他種類的公職選舉中把選票投給民進黨的候選人,也就是很自然的「條件反射」。而偏偏南部兩大重鎮——高雄市和台南市的市政管理最好,其市長陳菊花賴清德的民調最高,其對民眾的心理的感染及月暈擴散作用,不宜忽略。這也正是民進黨得到「三中一青」支持的原因。

為何連其同在大陸的三十多年,具有近一個世紀的管治經歷及經驗的國民黨,其民調滿意度卻是「爛泥扶不上壁」,並糟蹋大陸誠心誠意送來的「紅利」,只是讓大財團分食,而讓大部分民眾「無感」?這恐怕得從國民黨的階級屬性方面去找尋原因。實際上,就連中共自己的教科書,都判定中國國民黨是代表大官僚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右派政黨,因而它本來就是代表大多數人民利益的中共的死對頭。正因為如此,中共才能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以少勝多,最後將國民黨及其殘餘軍隊趕到台灣島。只不過是兩個大黨交手了幾十年,彼此熟悉,而且國民黨也曾在台灣島長期執政,因而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共內戰的延續。但在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發生重大變化,政黨輪替成了常態之後,這個定位就可能要進行修正了。

而人們在評價民進黨時,則多從「統獨」的角度切入,很少從政治光譜方面入手。其實,在十多二十年前,「政治光譜學」是台灣地區曾大行其道,尤其是在其「發明者」的台灣大學政治系,幾乎成了「教條」:在台灣地區當時各主要政黨的「政治光譜」中,新黨在最右端,國民黨在中間偏右;民進黨在中間偏左,台聯黨在最左端。

說民進黨是左派政黨,有其道理。實際上,《民進黨黨綱》除了「台獨黨綱」的部分之外,其他內容基本上是屬於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信仰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社會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所奉行的科學社會主義不同。民進黨幾位退黨的黨主席,如許信良、施明德和林義雄等,都非常左傾;許信良甚至在國民黨政權實施獨裁統治時期,就偷讀各種社會主義「禁書」,包括毛澤東的著作;他的辦公室書桌後面的牆壁,就懸掛了大幅的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民進黨重要派別「新潮流系」的主要人物,在美國留學時,曾組織學習馬列小組;筆者的一位「新潮流系」中生代才俊,其在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的碩士論文,就是《論馬克思主義在台灣的傳播》。「新潮流系」元老之一陳菊,二零零九年到大陸訪問時,就專程前往八寶山拜祭其當年的戰友,台共蘇新之女蘇慶黎。

正因為如此,民進黨的前身--「黨外」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大陸的報章雜誌在報導時,都是給予同情的,包括「中壢事件」及「美麗島事件」等。這除了是出於反對國民黨的習慣心理,及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理之外,可能也與意識形態相近有關。而當年「黨外」的幾項重大事件,包括「橋頭事件」的起因,是現今成為民進黨元老的許信良、黃信介、陳菊、張俊宏等人,不滿國民黨政權以「為匪宣傳」的罪名,逮捕主張台灣與大陸統一的高雄縣長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而進行遊行抗議活動,要求釋放余登發父子。而今日民進黨內著名的「余家班」,就是余登發的子女或兒媳。

遺憾的是,當年民進黨成立時,是一個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大雜燴,既有「獨派」,更有統派。當時的主要矛盾是與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的鬥爭。但當李登輝借助其力量,壓制黨內外省籍官員,開放「總統」一人一票直選產生,民進黨反獨裁統治的訴求失焦之後,原來的次要訴求——「台獨」,就成為主要訴求,應驗了「主要矛盾解決後,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哲理。

這就值得思考。實際上,如果民進黨不是有「台獨黨綱」的話,其實其意識形態是與中共較為相近的社會主義政黨。按照列寧「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理論,其代表著中下層民眾的利益,因而是「做好台灣人民的工作」的主要對象。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其「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現在要廢除並不容易,因為「獨派」在民進黨內仍佔有不小的比例。不過,倘蔡英文能識時務成俊傑,在權位鞏固後,主導民進黨「全代會」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或《台海和平決議文》,用「後法優於前法」的方式,「凍」掉「台獨黨綱」及《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或就是情勢轉變的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