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 通過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增長

【新華社香港7月5日電】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貨幣政策與增長」分論壇5日上午在香港四季酒店舉行,與會嘉賓認為,解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需要對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也有嘉賓指出,中國經濟雖然體量大,卻並不脆弱。

當前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都面臨著資金流動性充足但經濟增長不足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指出,不能光靠貨幣政策來解決所有問題,貨幣政策本身只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對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解決和改善消費需求不足和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她說,正常的經濟環境下,貨幣政策的傳導途徑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商業銀行把錢貸給經濟實體,使經濟得以發展。但是,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各家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失去了信貸投放的動力和能力。動力不足是因為實體經濟信貸的需求下降;能力不足是因為銀行有大量的壞賬,沒有能力發放貸款。

吳曉靈表示,全球範圍內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財政都提出了結構性改革的問題。此次G20會議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就是要進行結構性改革。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使消費者能夠有消費的能力,使企業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環境,有投資的動力。

日本金融廳國際事務前副部長河野正道也認為,要刺激增長,單靠貨幣政策一己發力是不夠的,不應給予貨幣政策太多的壓力。在日本,刺激經濟靠的是三箭齊發,即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

他表示,如果財政政策有空間,日本會使用適當的財政政策刺激增長。財政刺激的關鍵不在於支出多少、多大力度,根本目的是提振信心。信心上來了,消費、投資都會跟上來。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見效慢,但卻是根本之策,再困難也不能放棄。

關於外界所謂中國經濟「大而脆弱」的觀點,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表示,中國經濟不僅體量大,而且韌性強、迴旋餘地大,不會出現外界所擔心的災難性前景。

他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增長率下降了幾個百分點。但由於中國經濟的體量已今非昔比,即使5%的增長率,所帶來的GDP增長絕對值也是可觀的,不亞於之前的雙位數增長。

他還表示,由於中國人口近年來緩慢增長,就業壓力已不像之前那麼大,目前的中高速增長基本能夠滿足新增就業需求,從就業的角度,中國經濟壓力並不大,這給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社會基礎。中國政府已經明確不會搞超強的經濟刺激和大水漫灌,而是將重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這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和發展後勁。

巴克萊銀行副主席戴維•賴特談到英國脫歐的影響時說,英國脫歐更多是一種政治上的動蕩,而不是經濟或金融上的動蕩。公投結果剛剛公佈時,市場有所反應,但從長遠看,資本市場和銀行業相對還是穩定的。

參會的慈航資本總經理孟澤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換擋期,加上外圍經濟低迷和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人有了全球化資產配置的需求。她表示全球化資產配置可以提升自身資產抗風險能力,還能一定程度上規避匯率風險,但是因為海外情況跟國內不一樣,需要通過專業的公司謹慎操作。

梁振英:相信香港金融機構能轉危為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5日在港表示,香港的金融市場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仍能穩定發展,保持充足流動性,金融機構通過了壓力測試,監管部門也提前備好風險管理措施,相信本地金融機構能夠轉危為機。

梁振英當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併發表致辭。他說,金融業在刺激實體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地位,香港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是金融業發展的榜樣。

梁振英還表示,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貢獻良多,中國目前有五分之一的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香港去年人民幣結算額已達7萬億元,今後還將繼續做好離岸人民幣結算的工作。

當日的會議由博鰲亞洲論壇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合辦,於7月4日至5日在港召開,以金融為主題,主要在貨幣政策、跨境資本流動、基建融資及亞洲金融合作等四個方面展開討論,約250人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