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蔡英文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簡稱「華郵」,下同)記者專訪,談及兩岸關係、南海仲裁案、台美關係等議題,其中大部分內容都跟兩岸相關。這是蔡就職以來首次公開表態不會在限期內接受「九二共識」,引發高度關注。專訪意在向美國示好,兩岸論述並無新意,但更加暴露蔡的「台獨」本質,未來兩岸關係前景不容樂觀。
一、專訪內容
7月18日,華郵專訪蔡英文。21日深夜,華郵以「北京需尊重臺灣民主意志」為標題在網絡曝光專訪內容:
(1)拒絕限期接受「九二共識」,以「民主」、「民意」處理敏感議題
一是明確表態不能違反「民意」、設定期限強迫其接受「九二共識」。蔡英文強調,臺灣領導人必須遵循「民意」,「設定期限,要求台當局違反民意去承受一些對方設定的條件,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二是以「民主」方式處理臺灣人認同問題。針對臺灣年輕一代較老一輩更支持「獨立」如何平衡的問題,蔡回應要用「民主」尋求共識。三是聲稱「臺灣人民認為臺灣是一個國家」。
(2)重申不挑釁態度,期待大陸展現更大彈性
蔡妄稱,國台辦與陸委會的管道及兩會的管道雖然暫停,但台當局各部門、各層級跟大陸對口機構仍有互通訊息和交換意見的機制,希望透過資訊的交流,建立起雙方的互信。蔡重申,非常謹慎處理兩岸關係,繼續秉持不挑釁、不意外的態度。在「5•20就職演講」中,已經盡最大努力來縮小兩岸立場的差距,相信大陸會認知到其中善意,期待習主席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展現更大的彈性。
(三)強調對大陸施壓有應對、有準備
蔡表示,雖然大陸觀光客在數量上減少,但對產業有多大沖擊尚待評估,整體上希望觀光客來源多元,會持續強化對其他觀光客的爭取,可以發展出適應不同來源的觀光客。蔡宣稱,如果大陸持續對台經濟施壓,大陸需要考慮付出代價,因為很多周邊國家也在觀察大陸如何對待台灣。蔡認為,兩岸經濟互補性開始降低、競爭性加強,「大陸越來越成為臺灣的競爭對手」,要重新檢討兩岸經貿關係。
(4)表達軍購意願及對南海仲裁案的立場
蔡提出,會持續評估「國防」需求,向美提出軍事合作計畫,現階段「水面艦、潛水艇、防空系統及網路安全領域需求較急迫」。蔡還指出,南海仲裁結果有損台灣利益,一是臺灣作為利益攸關方沒有被邀請參與仲裁;二是台地位被矮化為「中國的臺灣當局」;三是太平島是島不是礁。
二、各方反應
(一)蔡當局態度曖昧,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關於「九二共識」,蔡在「就職演說」已經很明確的說明,蔡是針對華郵提出的「大陸方面有所謂『設定的期限』」問題,所做的回應。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蔡當局已多次強調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協商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並根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我們協商與溝通的大門始終敞開’民進黨新科中常委、台南市議會黨團總召林宜瑾稱,希望兩岸維持互動交流,但民進黨不可能去承認「九二共識」,否則基本盤一定立刻崩潰。「立委」高志鵬稱,「蔡只是很清楚的表明,再怎麼逼她,再怎麼要求限日寸承認,都不可能,只要台灣人民一天不認為有『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就不可能變成『臺灣共識』。」「立委」黃偉哲稱,對岸要求的不是蔡接不接收「九二共識」,而是聽不聽話,這種態度民進黨不可能接受,「要協商就要站在一個平等、相互尊重的立場」。
(二)國民黨重申「九二共識」,要蔡務實處理兩岸關係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8年來和平交流、互相發展的共同認知,「哪有所謂的期限」,希望蔡理解「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真正意涵,理解「九二共識」的深層內容。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表示,「九二共識」的作用不容否認,蔡若不要,至少應提出有用、務實的做法。
國民黨「立院黨團副書記長」許淑華稱,蔡的發言無助兩岸關係發展,加上兩岸民意衝突上升,若不能提出新的共識,兩岸現狀將開始倒退。「立委」江啟臣表示,蔡當局如何與大陸溝通的管道要拿出來,若持續沒有對話協商,兩岸和平恐淪為天邊彩虹。
(3)主流輿論普遍擔心兩岸未來走勢
一是認為蔡的兩岸論述原地踏步,基調是向美示好。《中央日報網路報》稱,專訪內容了無新意,不僅無法讓人進一步瞭解蔡的理念,反而加深「空心蔡」的刻板印象。《旺報》稱,蔡專訪無論是回答「九二共識」還是年輕人認同等敏感議題,都言必稱「民主」,與5-20談話基於「民主原則」、「普遍民意」的論調一致,依舊回避自己的態度。有輿論稱,5.20後美國對蔡手段靈活,既有薄瑞光為不承認「九二共識」背書、「對台六項保證」納人國會決議的「胡蘿蔔」,又有南海仲裁案就太平島屬性「打臉」台當局的「大棒」,蔡專訪內容主基調是「向美示好」。
二是認為蔡明確拒絕「九二共識」,「台獨」心機暴露無遺。前「立委」邱毅稱,蔡專訪時違反一貫模糊發言慣例,擺明直接否認「九二共識」,也擺明不會去完成「未完成的考卷」,也不憂心大陸是否給她期限,尤其公然講「臺灣是一個國家」,暴露出推動實質「台獨」的目標。《中央日報網路報》稱,蔡的「民意」是有選擇性的,在「登太平島宣誓主權」、明確「沖之鳥礁」、反對「美豬」進口、「一例一休」等多個議題上都違反主流民意,明顯只是拒絕「九二共識」的托詞。有輿論指出,雖然「總統府」發佈譯文通篇以「中國大陸」相稱,但蔡的英文回答中通篇是以「China」稱呼大陸,沒有與「一邊一國」劃清界限,且在南海立場上本末倒置,談及兩岸經貿關係時,「直言不諱」地指稱「他們(中國大陸)越來越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了」。
三是認為蔡釋出善意,若打壓將適得其反。則海基會重事長洪奇昌稱,蔡專訪是數月前敲定行程,陸客火燒車事件後,蔡選擇延緩專訪新聞發佈避免在最敏感時間讓救助工作模糊,其實是善意表現;加上蔡肯定習主席的改革、提到多元溝通,也是有彈性的政治溝通方式。《自由時報》認為,蔡已退讓到掛起「中華民國」招牌,若中國大陸還不領情,只會像陳水扁當年祭出「四不一沒有」後被逼出「一邊一國」,若大陸以縮減觀光客等手法加壓,受傷的只會是大陸一直想拉攏的那些人。此外,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認為蔡專訪回答是善意,為兩岸未來溝通留了很多空間。
四是普遍擔心兩岸民意對撞,呼籲蔡開創新局。《旺報》稱,近來從雄三誤射、南海仲裁、陸客團火燒車等重大突發事件,都顯示兩岸溝通必要,否則極可能造成誤判,導致雙方情緒在網路發酵,不利危機管控。《中央日報網絡報》稱,希望蔡以臺灣利益及人民福祉為念,突破民進黨意識形態窠臼,依「中華民國憲法」制定政策,帶領臺灣走出兩岸困境。
三、兩點觀察
一是蔡此時接受專訪意在借國際壓力試探大陸底線,並趁機轉移島內焦點。蔡接受訪問的時間點是在南海仲裁案之後,此前蔡當局歷經導彈誤射、華航罷工、機場淹水、台鐵爆炸等事件,加之勞資矛盾、經濟下行、「新南向政策」停滯等問題突出,導致台當局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而南海仲裁結果更是讓蔡當局無情的被美日「打臉」,島內民意強烈反彈,讓蔡面臨選邊站的壓力。蔡此時接受專訪有三個目的,一則通過重申軍購意向及克制南海行動,向美方示好;二則趁仲裁後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火中取栗」,借美日給大陸施加的壓力試探大陸在兩岸關係上的底線;三則主動拋出爭議性話題,轉移島內輿論焦點,安撫「台獨」基本教義派。
二是蔡當局並不敢與大陸攤牌,但積極準備撇清破壞「兩岸現狀」的責任。蔡專訪表態引發大陸對其批評的解讀後,立刻澄清否認的不是「九二共識」而只是不接受「九二共識」設定期限,表明蔡當局還沒有能力和條件去接受背離「九二共識」帶來地動山搖的結果,不敢與大陸攤牌。但是,蔡專訪中明確表態希望觀光客多元化、主動檢討兩岸經貿關係、威脅大陸經濟施壓將付出代價,並反覆強調綠色「民意」、臺灣「民主」,顯示其已有意接受兩岸關係不進則退的現實,並提前準備撇清破壞現狀的指責。
(陳詠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