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星期天,作為陸委會港澳處的兩個「白手套」之一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進行換屆改選(另一個「白手套」是曾經協助蔡英文起草《港澳關係條例》法案,現在已經自動停止活動的「中華民國港澳協會」)。為了適應民進黨執政的政治現實,蔡政府安排民進黨籍的桃園市長鄭文燦接任第七屆會長,但又留任曾獲澳門特區政府頒發榮譽獎狀的原秘書長張仕賢出任副會長兼秘書長,以作平衡。但不管怎樣平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還是再次被「綠化」了。這是繼陳水扁從「深藍」的張希哲手中拿走會長一職,由「總統府顧問」翁松燃接任會長後,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的再次「綠化」,而且還是由民進黨中常委直接掌舵,比翁松燃的雖然政治光譜偏綠,但卻並不是民進黨員,更進一步。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四月三十日,由在一九八六年三月六日成立的「港澳之友委員會」擴大改組而成。該會及其前身是在《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葡聯合聲明》相繼簽署,香港、澳門即將回歸祖國的背景之下,當時的李登輝當局以「關心港澳居民福祉」的名義操縱成立,其成員都是深藍的國民黨人。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日,台灣地區發生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的陳水扁當選並出任「總統」。二零零二年三月該會舉行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決議敦請「深藍」的原會長張希哲改任名譽會長,由「總統府顧問」、「暨南大學」校長翁松燃為該會第三屆會長,翁松燃提名指派張五岳為該會祕書長。由於翁松燃的政治背景偏綠,而張五岳在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是陳水扁競選總部「國家藍圖委員會」兩岸政策小組的召集人,參與編寫《新世紀,新出路,陳水扁國藍圖》中的《中國政策白皮書》,後來又出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的顧問,再加上在「陸委會」港澳處主導下,該會將一批民進黨人引進為理監事,改變了該會此前的理監事全是「深藍」人士的政治生態,因而當時有中華港澳之友會「被染綠了」之說。翁松燃於二零零六年連任第四屆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會長。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台灣地區再次發生「政黨輪替」,國民黨的馬英九出任「總統」。二零一零年三月二十日,該會召開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選出新任的理監事及常務理監事。此次會議,曾任國民黨秘書長,時任「立法院」副院長的曾永權獲得全體常務理監事推舉擔任會長一職,曾永權長指派張仕賢為第五屆秘書長。。在理監事「藍綠構成」方面,仍然保留陳水扁時期的「一對一」均勻情況。二零一二年二月,曾永權升任馬英九的「總統府秘書長」,請辭該會會長職務,經理事會補選後,由常務副會長張五岳接任會長一職,曾永權改聘為該會榮譽會長。
自張希哲於一九九二年出任中華港澳之友協會首任會長後,即十分重視有關澳台關係、澳門回歸等命題的學術交流研討工作。他與在澳門大學任教的幾位港籍教授(曾在台灣接受高等教育)合作,每年輪流在台北、澳門舉辦的「台澳關係研討會」,進行了高品質的研究,台灣的幾位知名教授,就《澳門基本法》與《香港基本法》的比較,「公務員本地化」、「法律本地化」、「中文官語化」,及土生葡人問題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但約在一九九六年間,澳門大學的幾位教授陸續離校,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失去了繼續聯合舉辦「澳台關係研討會」的對象。一次張希哲得知筆者在台北,特意約會筆者,要求筆者為他介紹可以合作的社團及人士。筆者便推薦了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及其會長黃漢強(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回歸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由於黃漢強也曾出席過「澳台關係研討會」並發表了高品質的論文,張希哲感覺到是一個適當的人選,並囑咐筆者返澳後,即與黃漢強聯絡。黃漢強在得悉後,也正合心意,當然是「一拍即合」。於是,曾經停頓了兩年的「澳台關係研討會」,又再恢復輪流在澳門、台北舉行。其中一些論文,受到兩岸主管機關的重視,並為台灣當局制訂「九九」後的澳台關係政策,及推動澳台民間學術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黃漢強的論文也曾在《中央日報》摘要發表。
而在張希哲和朱晉康卸任離去,翁松燃接任時,有可能是新舊領導層的意識形態並不吻合,雙方有一些「心結」,故而並未將該會在港澳地區的聯絡關係及相關資料移交給「新人」。故該會對開展與澳門學術界的交流工作,未能如常開展。其特徵是「澳台關係研討會」未被列為該會的工作計劃。後來張五岳接任秘書長,他與副秘書長張仕賢仍然希望能繼續與澳門進行學術交流,也像當年的張希哲那樣,要求筆者介紹澳門的相關團體和人士。而正在此時,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指導成立了兩個「白手套」,其中一個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是計劃與台灣的學術文化團體進行交流活動(另一個「白手套」是澳門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因而答應返澳後轉達此信息。筆者返澳後,將此情況報告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劉剛奇,於是就促成了張五岳、張仕賢專程來澳,由筆者引介給劉剛奇、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謝志偉(曾任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時任澳門特區政府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於是,台北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就與澳門的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建立了密切聯繫,並經常以「澳台論壇」的名義聯合舉行研討會,邀請的學者專家更是延展到內地,以至是「邀請大陸和台灣兩地身分特殊的敏感人士,能以適合之身分出席與會」(引自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的內部總結,包括國台辦主任王毅等大陸涉台機構負責人),每年兩次在澳門舉行,「達到情誼之交流與意見之溝通」。另外,該會與澳門科技大學及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係,並透過這一關係,與澳門大學、理工大學建立了學術聯繫。此外,澳門的各界社團到台灣訪問時,也是由該會協助安排行程,尤其是在馬英九掌權時期,安排拜訪相關政府部門。而澳門中聯辦的相關官員,也以訪問團的顧問隨團赴台。為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二零一二年度的勳章、獎章和獎狀頒授典禮中,向張仕賢頒授了榮譽獎狀。
或許蔡政府是出於既要「拿回」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但鑑於港澳情況特殊,又不能讓它過於「深綠」,以繼續保留一個蔡政府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之間,甚至是兩岸當局之間的一個「聯絡窗口」的考量,因而在「綠」中仍保持一定的理性。實際上,新任會長鄭文燦確實是「綠」,不但因為他是「野白合學運」核心小組的召集人,並曾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扁政府」的「新聞局長」,現在是民進黨的桃園市長,直插吳伯雄的「心窩」,而且還是「新潮流系」的主要成員,並曾任「新潮流系」的總召,及「新潮流系流刊」《新社會》雜誌的負責人。
當然,鄭文燦在兩岸關係理念方面,也不太「綠」,還是較為理性的。在民進黨進行「華山論劍」時,他出任發言人,其表現就沒有資深民進黨人那樣的固執。在出任桃園市長後,也沒有像陳水扁出任台北市長那樣,拆毀蔣介石銅象,反而保護兩蔣靈寢,並容許全島各地將拆卸的蔣介石銅像集中運到桃園市安置(這當然有著讓大陸遊客觀光的經濟考量)。而在前台南市長賴清德喊出「親中愛台」時,鄭文燦則呼應「和中愛台」,並為賴清德解釋說,愛台和親中本來就不衝突,以現況來說,和中才能保台、挺台,如果把和平當成最高價值,「和中愛台」是好方向。在實務上,當在桃園市境內發生「火燒巴士」意外時,鄭文燦在接待遇難大陸遊客的家屬的工作中,也處理得很好,讓大陸相關部門印象深刻。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在澳門特區的主要交流對象,是作為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的兩個「白手套」之一的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今後如何適當地處理這個問題,考驗各方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