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四廠燃料運美 學者批當局做法荒謬

【香港中通社6月5日電】台灣第四核能發電廠(核四廠)核燃料預計7月起陸續運往美國,學者5日分析指出,民進黨當局貿然將核燃料運出,僅是為了強行推行自己的「非核家園」政見,做法荒謬。

封存3年的核四廠去年底到期。台灣電力公司表示,依台灣「立法院」2018年1月30日三讀通過的決議,將於2020年底前全數移出核四廠核燃料棒,預計今年7月起陸續運往美國,以實現「不啟封、不運轉」承諾。

中國國民黨智庫永續發展組研究員唐慧琳在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貿然倉促將核燃料棒運走,是為了斷掉民間重啟核四廠的念頭,強行實現自己的「非核家園」政見。她批評,核四廠採用更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民進黨卻棄之不用,反而重啟採用舊式核反應爐的核一、核二廠,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唐慧琳指出,相較於燃煤火力發電廠對空氣的嚴重污染,核電在環保角度而言是一個務實可行的替代方案。在民間反空污呼聲越來越高漲之際,民進黨當局卻仍固執己見,將反核優先於減排,政治目的優先於民意。結果就是台灣空氣污染日益嚴重,每到夏季用電高峰就供電吃緊,嚴重制約經濟發展。

台灣核能學會5日也召開記者會,駁斥核燃料棒異地保管的做法。核能學會理事、新竹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特聘教授李敏表示,核燃料拆解費加上運費、其他工作費合計達35.2億元(新台幣,下同),然而拆解回收鈾的成本僅32.4億元,明顯不符效益。

李敏表示,即便核燃料棒運往美國,儲存在美國也要花錢,而且保管費比在台灣更多,「送出去絕對不會省錢」,呼籲勿將核燃料運出台灣。

除了核四燃料運送費用爭議,李敏也在記者會上批評,運出核四燃料棒沒有法律依據,台灣「經濟部」指稱「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決議,僅是附帶決議,並沒有法律效力,要求「經濟部」、台電應主動對外說明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