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距離正式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年還差5天的時刻,馬英九迎來了壹個「有罪判決」,罪名是「泄密」,刑期四個月,可「易科罰金」,即以罰款12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5萬元)替代監刑,並可上訴。對比其前任陳水扁當年因貪污入獄(目前保外就醫),這個罪名和刑期,既諷刺又荒誕。
今年68歲的馬英九已經發表聲明,稱壹定上訴,給自己爭個清白。
有罪還是無罪?
此事得追溯至2013年8月31日。時任「檢察總長」黃世銘辦案監聽民進黨「立委」柯建銘電話時,意外發現柯建銘請時任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關說(利用職權幹擾正常執法)時任「法務部長」曾勇夫及時任「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請求不要對柯涉及的案件進行起訴。黃世銘向馬英九報告了此事。
9月11日,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召開記者會,譴責王金平「司法說情」事件。當天,國民黨「考紀會」開除王金平黨籍。而壹旦喪失黨籍,沒有「立委」身份,其「立法院長」的頭銜自然不保。
王金平隨後向法院提出「確認國民黨員資格存在」的民事訴訟,法院裁決保留其黨籍。也就是說,國民黨「考紀會」開除黨籍的決定不被司法認可,這也是臺灣第壹樁司法確認政黨黨籍的案例。國民黨敗訴後再上訴,直到2015年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後才撤回上訴。
2015年,黃世銘因依泄密罪被判刑1年3個月、得易科罰金45萬新臺幣。「法務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負行政責任,分別移送「監察院」和檢察官評鑒委員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則免於被處理。
而對於馬英九涉案的情況,臺北檢察院2016年12月啟動調查後認定,馬英九為了撤銷王金平黨籍和「立法院長」而泄密。
對於馬英九的泄密指控,主要在於2013年8月底到9月6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之前的幾天,黃世銘向馬英九報告案情後,馬找了「行政院長」江宜樺和「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敘述此案。二審判決認為,馬英九轉述案情,既不是為解決政府部門成員的政治問題,和「院際調解」更是毫無關系。而不論是「特偵組」偵查中的事項或監聽內容,依法都不得泄露,且不得用於刑事犯罪偵查以外的目的。
而馬英九認為,自己和江、羅談話基本屬於私下討論,在「特偵組」公開案情前,「秘密」還是秘密,不能叫泄密。
此外,此案是黃世銘主動向馬英九報告,馬英九是被動知曉,並無幹涉偵查或探問偵查秘密的動機和意圖。
而更大的爭議是,為什麽參與「司法說情」(指王金平)事件者無罪,「吹哨者」(指馬英九)反而有罪?
也有輿論認為,馬英九處理王、柯「司法說情」事件,在政治上是否過於躁進,很值得討論。在許多人看來,既然王金平所涉案情十分輕微,馬英九是否有必要這麽快地做出開除其黨籍的決定,值得商榷。
其實,馬英九與王金平的心結自2005年競選國民黨黨主席就已經開始,直到馬英九卸任,始終無法化解。這是馬英九在任臺灣地區領導人8年的壹大敗筆。
「壓得愈深,彈得愈高」
無可諱言,「泄密案」二審逆轉有罪,必然對馬英九造成不小的壓力。政黨第三次輪替這兩年,臺灣政治生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國民黨不只是失去「政權」,而且在「立法院」席位已經少到甚至提不出「釋憲聲請案」,這和民進黨第壹次主政時是非常不同的。
民進黨第壹次主政時的陳水扁時代,國民黨在「立法」部門占多數,但未過半,只要國民黨和親民黨聯手,就能擋下偏激政策,甚至以提出罷免臺灣領導人動議進行施壓。
當時的陳水扁因為是「少數派」,只能以靠攏獨派拉攏「深綠」來鞏固政治安全感,政局喧鬧卻成不了事。蔡英文主政後則不然,占據「立法」部門絕對多數席位的結果,不僅沒有鼓勵她往中間靠攏,相反卻增加她實施更偏向於民進黨主張的政策信心。不論「立法」或「修法」,民進黨都能強壓其他黨派完成「三讀」,即使法案不符法律或「憲政」原則,亦無人能擋。加上國民黨提不出「釋憲聲請案」,「釋憲救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民進黨摧枯拉朽般攻城掠地。
在陳水扁主政的時代,國民黨這邊,連戰把黨主席交給「人氣王」馬英九,即使本土派王金平隱有分庭抗禮之勢,都撼動不了馬英九的核心領導地位。而如今,國民黨領導層的人氣顯然不如當年的馬英九,全黨所謂的「政治菁英」甚至有青黃不接之勢,僅僅是選舉造勢都進行得異常辛苦。如此低迷的氣候下,馬英九卸任後人氣逆轉回溫,是唯壹的特例。如今卻因為「泄密案」逼得天天跑法院,某種程度上也凝聚了國民黨內的同仇敵愾之氣,反而加大其輔選能量。
所謂「壓得愈深,彈得愈高」,要改變臺灣政治形勢,除了選舉別無他法,國民黨必須從今年底的縣市選舉中展現足以與民進黨抗衡的政治能量,到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也才有重爭主政地位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馬英九還是國民黨內不可忽視的壹股力量。當然,馬英九與王金平之間能否做到「官司歸官司,團結歸團結」,也關系著國民黨能否重生。就此而言,現任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得扮演壹定角色。畢竟,當年「馬王政爭」時,作為馬的副手,吳敦義正是唯壹提出不同意見的人。
(夏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