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北京7月9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索非亞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第八屆經貿論壇時,強調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有「三個不會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變,市場化改革的取向不會變,擴大開放的決心不會變。
李克強的這一表態,正處在美國挑起貿易戰之後,再次展現了中國政府對貿易戰陰影下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信心;亦是告訴那些「中國經濟崩潰論」者,在貿易戰面前,中國經濟穩得住。
觀察人士分析,貿易戰短期內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首先應該看到,中美兩國未必願意將這場貿易戰不斷升級。美國在徵稅名單中有意避開了對其本國消費者產生直接影響的商品類別,說明其目的不在於打得「你死我活」,而在於試圖依其意志改變現行國際貿易體制。中國的重點也不在於打贏美國,而是要捍衛已有的自由貿易體制。既然雙方的重點不在貿易戰本身,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持續增長影響幷不大。
具體來看,美國對中國產品的第一份加稅清單和還未實施的第二份加稅清單總額500億美元,有研究已經表明,這一規模的貿易戰,會使中國GDP增速放緩0.2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有其自身的韌性:
一是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據中國官員此前的說法,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且還在迅速增長中。另一方面,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8.5%,正處在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城市居民對消費升級的願望迫切,內需旺盛。
二是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中舉足輕重。中國擁有完整齊全的產業鏈,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對科技研發經費投入高,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專利申請國;中國經過幾年的創新創業熱潮,新經濟蓬勃發展,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已令世界各國艶羨。
三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保障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內需潛力和完整的產業鏈是競爭力的源泉,這說明面對貿易戰,中國經濟有足夠的回旋空間。而中國的制度優勢是敢於直面貿易戰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自中國改革開放後,每一次全球經濟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都有能力集中、整合優勢資源,穩定經濟發展,繼續改革開放。尤其是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還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力支撐。
現在面對貿易戰,觀察家認為,中國政府亦能發揮其制度優勢穩定經濟,且有可能借此機會改進經濟發展中弊病,降低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如此,中國經濟不只是「hold住」,更會有質的飛躍。
貿易戰林毅夫:美企美債是中方籌碼
中央社9日電:據報導,前世界銀行(WB)副行長林毅夫認為,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中國掌握的籌碼是美國企業利潤和美國債券。
星島日報今天刊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的專訪,這位中國大陸經濟專家預期,只要特朗普繼續出任美國總統,中美貿易戰都有機會持續下去。
他說,美國過去出現龐大的貿易逆差並非由其他國家造成,主因是美國政府和家庭的過度借貸及消費所致,中國卻成為「代罪羔羊」。
而特朗普採取貿易戰以圖解決貿易逆差情況,美國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對於這場貿易戰,林毅夫認為,中國只能夠「以牙還牙」反擊。
他說,部分美國企業倚賴中國市場,比如「美國汽車產業在當地銷售才300多萬輛,但在中國銷售量達400多萬輛」。
當中國實施關稅限制措施,將會影響美國企業的利益。
除了美國企業利益外,他說,在極端情況下,中國拋售美國國債也是反擊的選項之一。
他說,美國靠寬鬆貨幣政策、低利率環境支撐經濟成長,這導致流動性充裕,推動美股上升;如果中國拋售美債,會令美國息率急速上升,對美股造成衝擊。
但他強調不希望有關情況發生。
對於人民幣近期急速貶值,林毅夫認為是市場反映貿易戰的因素,並非中國人民銀行控制人民幣貶值來抗衡貿易戰影響。
他相信人民幣再下跌空間有限,因中國經濟成長率仍高,預期長遠中國將維持每年6%的經濟增速,長期來看人民幣應該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