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8日電】中秋節剛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由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一路南下,對東北三省進行了一次“特殊”的跨省考察。
對於中國改革的觀察者而言,相比於十九大報告、十九屆三中全會報告這些中國改革文本,習近平的地方考察可視為一部更鮮活、生動的中國改革推進腳本。其所到之處,實為改革勾劃重點,把舵定向,點穴通脈,活絡諸經。
此次東北行,從9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已先後視察建三江、齊齊哈爾、松原、遼陽等地,三天行程密集,視察內容涵蓋農業、工業、生態環保、國企、民企等。與今年此前湖北、山東、海南等地的考察安排一樣,都是多地、全方位的考察。
東北之行的“特殊”之處,在於習近平專門在行程中回應了外界對中國改革的熱點關切,在關鍵時刻作出了關鍵回答。
回應關切 重申兩個“毫不動搖”
中國國內近期出現“私營經濟離場”等言論,引發社會各界的改革爭論,也令海外對中國市場化改革前景高度關注。
27日上午,在東北之行的第三站遼寧,習近平先後來到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和遼寧忠旺集團,他分別在這一家國有企業和一家民營企業作出了重要講話,對近期圍繞國企和民企生髮的各種論調,做出有力的廓清,一錘定音。
在遼陽石化公司,習近平強調,我們的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那種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論調都是錯誤的、片面的。我們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點毫不動搖。任何懷疑、唱衰國有企業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
在遼寧忠旺集團,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支持愛護民營企業。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現在的很多改革舉措都是圍繞怎麼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對這一點民營企業要進一步增強信心。我們要為民營企業營造好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有益於、有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
一錘定調 廓清改革雜音
此次東北之行,正值中國今年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過半場之時。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加之國際形勢變幻,各種觀念衝突,思想爭論再起。尤為突出的是近期,圍繞“國進民退”“國退民進”的議論始終不絕於耳,特別是有關“私營經濟退出”等極端言論,更引發民營企業的焦慮。
習近平專門在東北之行中,回應外界的改革關切,一錘定調,迅速凝聚社會改革共識。
事實上,對經濟改革,中央“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一直非常明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儘管改革的權威文本早有明言,社會上仍不時出現動搖雜音,凸顯了改革攻堅的難度之大,形勢之複雜。
習近平此次借東北之行,再次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再次宣明中國不會走回頭路,及時、明確為國企和民企增強信心,為改革廓清了雜音。
堅定改革 傳遞中國確定性
東北之行是習近平今年連任國家主席以來,第4次赴地方視察,此前他已到過包括中國最南邊的海南省,和山東省、湖北省等地。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特殊年份,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發出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動員令。因此,他今年以來從最南到最北的地方視察,始終圍繞改革這一母題。
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不僅經濟實力壯大、韌性增強,應對風險、轉危為機的能力也在增長。面對外部形勢風雲變幻,中國領導人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確保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被打亂,繼續按既定節奏,做好自己的事。
在習近平看來,這件自己的事,就是推進新一輪力度空前的改革開放。此前,在多個場合,習近平一再宣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習近平此次東北行,在黑龍江連提幾個“靠自己”。這在當前全球化受阻、美國對華不斷升級貿易摩擦的國際大背景下極具現實意義。
在黑龍江齊齊哈爾考察中國一重集團時,習近平說,中國是有著近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製造業要靠自己。他指出,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要“靠自己”做好自己的事,關鍵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如今,改革棋局已至中盤,習近平東北之行在關鍵時刻的一錘定音,為接下來的改革清除思想障礙,同時亦向外界再次傳遞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