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美食遇上創意品牌 黃若禮為結合甘做「白老鼠」

【專訪】於1935年在澳門創立的「咀香園」 現已成為本澳餅食手信業的翹楚,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澳門的代表,訪澳遊客幾乎都會選擇帶回一些咀香園的杏仁餅、鳳凰卷作為手信以饗親友。

「澳門佳作」是本澳一間文化創意企業公司,2010年始在澳門正式設立旗艦店。結合本地多位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創意,推出極具本土特色的多元創意產品,咀香園已成為本澳最具規模的創意品牌。

當手信美食遇上創意品牌,當“咀香園”遇上“澳門佳作”會怎樣?上個月底,兩家公司在本澳攜手呈獻“官也墟”,將手信美食與本澳創意產品有機融合,踐行“活文化 創品牌”的理念。咀香園董事總經理黃若禮深信這樣的結合是雙贏,必將大大促進本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雖是首次這種嘗試的“白老鼠”,但黃若禮仍感到前景廣闊,信心十足。

多年願望終成真

黃若禮告訴記者,澳門“咀香園”近80年來專注於美食產品,獲得市民及遊客的認同,杏仁餅、鳳凰卷、花生糖等食品以及各種肉乾是成為訪澳旅客必選的手信產品之一。但他總感覺其中欠缺一份澳門獨有的文化氣息,“畢竟澳門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融歷史,不是單一的餅食能完全代表的”。

“所以我不斷進行換位思考,將自己作為遊客去考慮來澳門最想買什麼”,黃若禮說,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觀察,認識到訪澳遊客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在周邊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旅遊發達的地方,不是只有美食受歡迎。“比如臺灣的眾多美食讓遊客目不暇給,日本的手工藝品也是讓人愛不釋手”。

“好久以前我就有個願望希望能夠有個地方向遊客提供多元產品,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黃若禮如此說,也是如此做。他在買下本澳旅遊旺地官也街的一棟物業(即現在“官也墟”物業)後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並沒將之直接用作“咀香園”的銷售店鋪。“當時有不少人不理解”黃若禮說,“其實當時已經有這想法,但是沒有信心,而是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直到兩年前認識到“澳門佳品”的負責人林子欣,兩人一拍即合,有了將“咀香園”與“澳門佳作”結合、手信美食和文創精品共生的決定。

營造文化氛圍

“官也墟”位於仔官也街,是一棟四層的建築物,總面積達到3000多尺。建築物外牆以人手繪滿了色彩繽紛的澳門特色懷舊風情畫。“咀香園”餅店設在一樓“澳門美食康樂棋盤”中;二樓為“梳打熊貓”天地,可愛的熊貓變身為懷舊溫情大使,演繹澳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點滴與民間風情;三樓為“澳門佳作”的專門店,這裡的產品聚集了澳門藝術家的精心創作,將澳門獨特的文化氣息發揮得淋漓盡致,向大眾展示澳門深厚的文化底蘊;四樓是名為「官也頂層」的藝術空間,收集和展示本地藝術家的原創作品,包括繪畫、雕塑、陶藝等,千姿百態,各式各樣。

在澳門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時候,“官也墟”的出現確帶來了新嘗試、新模式。因為它不僅提供合作機會給文創業界,解決許多藝術家因為資金問題而不能將設計變為產品的問題,而且也提供了特色的文創產品展示和出售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因為“咀香園”的知名度和遊客的接受度,為本澳的文創品帶來不少遊客,擴大了影響力和知名度。為了鼓勵藝術家積極創作,培養更多本土藝術家,在“官也墟”出售的每件工藝品都有對創作者的的專門介紹。

表面看,雖然兩者的結合是文創品牌更多依靠“咀香園”的品牌,但黃若禮認為這是“雙贏”,因為這種結合將更多需求的東西聚集一起,方便遊客選擇;文創品的集中帶來了文化氛圍,在此氛圍下,遊客選擇“咀香園”餅食時,感覺不再是簡單的選擇“休閒食品”,而是選擇代表澳門文化的東西。食品與文創結合的方式若成功亦可在澳門之外複製,屆時本澳的手信產品在外地可避免與其他地方的食品在超市貨架上進行價格競爭,而可更多專注品質方面,因為在文創品氛圍影響下,餅食手信代表的也是澳門特色。“當然現在的只是起步,咀香園將繼續深化與文創業界的合作,從包裝方面加入更多文化、藝術特色”。

不過,不可忽視,“咀香園”與“澳門佳作”的此次合作在澳門尚屬於首次,雖然兩家公司都具實力,但要實現更好的合作一切都還是“摸石頭過河”。作為合作主要宣導者,黃若禮坦言即使是做“白老鼠”也是建立在信心和實力的基礎上,相信未來合作的前景廣闊。

其實,在商業角度之外,黃若禮更看重的是此合作模式能給澳門社會帶來的影響。他希望看到有更多的企業效仿“咀香園”與“澳門佳作”的合作方式,若真是如此,將會有越來越多本澳文創品牌與傳統經典品牌集結,形成一條街甚至是一個區,相信會造就出一個遊客必到的澳門旅遊新地標,這對澳門文化創意產業和對澳門整體旅遊業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或可將澳門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世人面前展現出來。

(本報記者 王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