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23日電】台北消息:台灣“立法院”22日表決通過旅行證件與中華航空公司改名的決議案。中國國民黨23日表示,此舉不僅浪費公帑以及增加華航的支出,也更無助爭取國際支持。
此項決議案由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等15人提出,屬於立法機構對行政部門的建議,若行政部門提出相關法律草案,才送至“立法院”表決。主管航運的台灣“交通部”表示將依據決議處理;華航則未有評論。
國民黨指出,之前官員提出華航改名的構想,遭受社會的強烈反彈與非議,尤其是華航公股比例不到50%,並非公營企業;但“立法院”竟可通過決議,建議改變一家民營公司的企業識別,日後若將同樣做法施加於其他已民營化的企業,必有疑義。
國民黨表示,此次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強行通過議案,國民黨拒絕進場背書,不參與表決。國民黨認為,民進黨全面執政,卻在改名案上,刻意在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互踢皮球,在要求華航做出形象識別調整案上,則無視華航因此而生的財務損失及航權風險,民進黨完全不像負責任的執政黨。
國民黨強調,此次的議案不僅勞“官”傷財,更無助於爭取重要的國際支持,全民應以選票教訓只會耍花腔的務虛政黨。
華航今年曾經就改名評估,事件涉及29國航權異動、營運航線飛越許可與機場時間帶,在客貨運業務方面影響,改名後可能失去兩岸航線、約佔營收的25%;歐洲線恐須避開部分領空。
台灣開放外籍人士入境就醫引醫護抗議
【香港中通社7月23日電】台北消息: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2日公佈,8月1日起開放外籍人士,含陸籍人士有條件來台就醫。該政策引起不少醫護人員抗議,認為官員只想讓醫院賺錢,卻未顧及到前線醫護人員的心情。
指揮中心表示,為延續“Taiwan can help,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自今年8月1日起,除健康檢查、美容醫學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國際醫療病患可透過醫療機構的資料、文件提出來台就醫申請,將依醫療必要性、療程延續性及風險性原則審查,協助海外人士來台接受醫療服務。
但此政策引來不少醫護人員的抗議,認為就這樣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就醫,恐將增加防疫醫護人員的負擔,若過程沒把關好,也將更容易出現防疫漏洞,在排擠台人就醫權利的考量外,也讓守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徒增感染風險,還有不少醫護聲稱要發動連署反制。
實際上,蔡英文當局在全球疫情暴發後,就多次以“口罩外交”刷存在感,不少政府部門大力宣傳“Taiwan can help”,對外捐贈口罩、糧食博取國際關注。在本地疫情趨緩、仍有零星輸入病例的情況下,開放病人就醫的做法讓醫護擔憂會成為防疫漏洞。指揮中心稱,申請就醫者登機前要出具新冠病毒3日內陰性檢驗報告,相信不會有確診者藉機來台治療。
據統計,2019年有38萬人次到台灣治療,當中約有三成六來自東盟國家,其中重要的醫療項目是人工受孕、心臟支架與移植手術。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檢疫規定增加來台治療成本,航班暫停也是問題,緊急患者只能花大錢包機來台,可協助的外籍人士有限。
兩岸“食交會”意向交易額138.6億元
【中新社福建晉江7月23日電】第四屆海峽兩岸食品交易會、第七屆閩台(泉州)食品交易會暨首屆線上食交會(簡稱“食交會”)組委會23日披露,本屆展會成效超預期,達成意向交易額13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6%。
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本屆“食交會”7月20日至22日在福建晉江舉行,為今年疫情期間經商務部備案並如期舉辦的國內第一個食品專業展會。
“食交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屆展會呈現規模創新高、專業性更強、創新元素多等三大亮點。其中,今年創新“線上+線下”的雙線會展模式,共吸引包括62家台企在內的693家企業現場參展、海內外1000多家企業線上參展,規模創歷史新高。
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本屆“食交會”上,各參展企業鉚足干勁,在展示戰“疫”後創新研發成果的同時,積極拓展營銷渠道。據初步統計,參展企業發佈新品超過30%,吸引大量經銷商、採購商與會下單。
據瞭解,作為“國字號”國際休閑食品專業展會,“食交會”歷經多年精心培育,辦展規模和影響力逐年提昇,閩台合作、國際交流的特色更加突出,已成為引領海峽兩岸食品行業發展的風嚮標,海內外食品企業、從業人員交流學習、洽談商機的大舞台。
日本將放寬對台灣入境管制
【香港中通社7月23日電】台北消息:日本政府宣佈,將和台灣就鬆綁入境管制措施展開協商。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3日說,外國願意開放對台灣入境管制,代表對台灣防疫有信心,但坦言將對台灣防疫帶來壓力。
台灣這次新冠肺炎防疫表現普遍受到外界肯定,陸續有國家將台灣納入入境管措施鬆綁名單。日本22日也宣佈擬將台灣納入鬆綁入境限制的名單,彼此先承認商務人士的往來。
陳時中23日表示,指揮中心職責是守住台灣這條防疫防線,因此未來若真的有台灣商務客赴日,回台後仍須謹守居家檢疫14天的規定。
指揮中心23日宣佈,8月1日開放外籍人士申請來台醫療,不排除大陸、港澳人士,卻被網友質疑太早開放。
陳時中指出,這項開放也涵蓋醫療人權的意義,也許有人認為太早;但對於以往就在台灣治療,且需要延續性治療的患者而言,真的已經等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