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主席向人民軍隊發出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貢獻的「沖鋒號令」。統帥一聲令下,全軍迅疾行動,除夕逆行武漢,挺進抗疫一綫。從接手地方醫院病區到進駐武漢火神山醫院、武漢市泰康同濟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不論是傳染病防控專家還是一綫醫務人員,面對疫情,又一次展現了人民子弟兵忠於党、忠於人民的政治品格,以及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能力。
聞令而動,打裸遭遇戰
「兵貴拙速,不尚巧遲。速則乘機,遲則生變。」戰場上,贏得時間就是贏得勝利;戰「疫」,贏得時間就是贏得生命。
2020年1月24日,解放軍3支支援湖北醫療隊聞令而動、雷厲風行,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坐軍機,星夜馳援、直抵一綫,再現「最美逆行」。醫療隊分別由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每支醫療隊150人,分指揮組、普通患者治療分隊和危重症患者救治分隊,配備的醫學專家來自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控制科、重症監護室等科室,不少人有小湯山抗擊非典、援非抗埃的經歷。
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在接到任務後,迅速部署落實、緊急動員,全體醫護人員紛紛請戰,主動要求參加這項光榮的任務。從接到命令到醫療隊抵達武漢收治患者,總計時間不到48小時。
然而,病毒,前所未見;形勢,空前嚴峻。隨著確診病例的成倍增長,武漢告急,湖北告急!疫情如火,空中航道就是生命通道。位列我國八大樞紐機場之一的天河機場在驟然關閉民航通道後,却迎來了異常繁忙的飛機起降,一次次雷霆馳援在這裏展開。
2月13日,七道航綫,增兵武漢。
8時58分,第一架運-20飛機抵達。
隨後,一架又一架空軍運輸機陸續降落武漢天河機場。全長3400多米的滑行
道上,6架運-20、3架伊爾-76和2架運-9軍用運輸機密集列陣。按照中央軍委命令,這是國産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重大空運任務。
自除夕夜迎來第一批軍隊醫療隊員、2月2日迎來第二批軍隊醫療隊員後,2月13日上午,武漢又迎來新一批援兵。軍隊多家醫療單位抽組的精兵强將,從東西南北多地同步空降武漢戰「疫」一綫。運-20機艙裏響起了空軍運輸機機組的廣播聲:「今天你們出征,我謹代表全體機組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能送你們出征,我們感到無比榮幸。希望你們在前綫奮勇作戰,保護好自己!等到你們凱旋的時候,我們再接你們回家!」曾參加過丨998年長江抗洪和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中國民航湖北空管分局局長汪洪蛟,格外感慨:「從來沒有這麽多的救援飛機!過去機型單一,現在各式飛機都有,救援力量大大增强。」
2月13日當天,共計1400名醫務人員從12個不同方向,通過三型11架運輸.機和鐵路同時投送抵達武漢,幷在第一時間展開相關醫療救治工作。2月17日,又一批1200名醫務人員通過空運、鐵路輸送抵達武漢。至此,來自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武警部隊共4000多名醫務人員齊集武漢,奮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盡銳出戰,打贏阻擊戰
人民軍隊向來有著敢於壓倒一切敵人、敢於壓倒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决勝戰場需要這種血性,抗擊疫情也需要這種膽氣。當得知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的消息,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正在返回住地的路上。那一刻,這位重症醫學專家禁不住淚流滿面。
張西京始終記得進駐武昌醫院時,劉智明說的那句話太好了,你們能來,我們心裏就有底了,也看到希望了。」從除夕馳援武漢至今,這也是張西京和戰友們經常聽到的話。「解放軍來了!」短短幾字,字字千鈞。
從進駐火神山醫院那天起,張西京就一直沒歇過。看圖紙、查現場、進病區、量尺寸、定方案,確定「三區兩通道」的合理布局……僅用了3天,張西京就帶著同事們完成了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科收治危重患者的準備工作。從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科收治首批患者起,病房、駐地、診室三點一綫,成了張西京的工作常態:上班,他不是到病床前詢問病情,就是翻閱患者病歷;下班,他會將每名患者病症參數,詳細交代給接班醫生;睡前,他要把每位患者的病情都過一遍。
56歲,36年黨齡,39年軍齡,這是火神山醫院綜合科主任毛青的「個人簡歷」,也是此刻他站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守在火神山醫院「紅區」每一個病房的原因。「你得配得上寫進履歷裏的每一個數字。」毛青說。這位火神山醫院綜合科主任,參加過抗擊非典,阻擊過禽流感,還曾去非洲執行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醫療任務,與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當一位89歲的患者躺在救護車的擔架上,已經沒有力氣走下車時,毛青沒有猶豫,跨上車去,把老人家抱了下來。那一天,他身穿三層防護衣在病人通道人口一連站了5個小時。
泰康同濟醫院這家本來還有5個月才能完工的「毛坯醫院」,是阻擊疫情的重要戰場,主要接受重症患者。部隊醫療隊剛剛進駐,重症二科72名醫護人員就接到命令:4天內建成一間兼備新風系統和負壓環境的重症監護病房!90多個小時,軍醫李琦和同事們連續奮戰,如期完成任務。來不及喘口氣,病房就開始接收重症患者。「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戰,每一天都是背水一戰!」李琦說。「快!4床危險!」那天,ICU內呼叫聲驟起,一名患者血氧飽和度突然下降,面臨休克的危險。軍醫宋勇迅疾沖過去,開放氣道、給氧、監測心率、推藥……轉危爲安!眼看患者各項指標趨於平穩,作爲泰康同濟醫院重症二科主任的宋勇,早就習慣了這樣的衝刺。這是一個人的衝刺,更是一群人的衝鋒。
使命如山,唯有衝鋒。當接到接診首批患者的命令時,感染七科主任馬壯隨軍機剛剛降落武漢天河機場。馬壯立即帶領團隊,連夜做好前期準備。「根本記不住今天是星期幾,在這裏,時間概念永遠只有馬上、立刻……」馬壯和戰友們一直處於快節奏、高負荷的忙碌狀態中。對每一個分管患者的病史、病情,他們都是「一口清」。「你們兵强馬壯,我們就放心了……」病房裏,患者們看到防護服上寫著「馬壯」的名字,不約而同地笑了。
李琦,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呼吸與重症醫學專家。接到出征命令時,他剛剛從外地完成新冠病毒防控督導任務返回重慶。本身就是一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他,背上呼吸機就上了抗疫一綫。抗「疫」以來,他每夜都必須在呼吸機的輔助下睡眠。55歲生日,他在「紅區」許願:「願天下再無疫情!」有著10餘年呼吸科臨床經驗的隊員毛梅,每天在疫區一綫高强度工作,采集病史資料、查體,籌劃新病區布局,劃分醫療小組,優化收治流程……誰又能想到,她其實也身患糖尿病、心臟病。
50歲的宋立强,參加過抗擊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災,不僅業務精湛,還是戰友公認的「拼命三郎」。奮戰在抗疫一綫的日日夜夜裏,他每天都從早上7點工作到深夜12點。在武昌醫院收治的確診患者中,有的重症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症狀。作爲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呼吸內科專家,宋立强連夜編寫了《關於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技術的操作規範》,印發給醫療隊員,指導大家規範操作。在他和隊員們的精心治療下,大部分患者病情平穩,4名重症患者病情好轉,1人轉出重症監護室。
沒有誰是天生的英雄,只有迎難而上的勇士。57歲的專家曹國强,一直戰鬥在疫情的高危地帶——重症監護室。每天,他的工作都像打仗,兩眼一睜,忙到凌晨,走路時腦子裏想的都是患者的病情……一名隊員連日戰鬥後體力不支,誤以爲自己感染了,思想壓力較大。「孩子,不要怕。」曹國强直接上前貼在隊員背上聽肺音。當聽到清楚的雙肺肺音,曹國强放心了。事後,有人提醒他這樣太危險。「衝鋒的路上必有傷亡,我願爲戰友擋子彈。」年輕時,曹國强曾經上過戰場,他懂得這種「擋子彈」的戰友情。
生死火綫,方顯英雄本色。給病人插管時,護士何曉麗親眼看到患者泡沬樣的痰被吸了出來。「當時,感覺整個病房都飄蕩著飛沫。」何曉麗說,此時個人防護哪怕出現一個細節失誤,都會被感染。後來,因插管及時,這名患者被成功救治。那次之後,何曉麗剪去一頭秀髮。她說:「頭髮剪了可以再長,而患者生命僅有一次。」
歷史見證:2020年,江城武漢,一群軍人白衣化戰袍,曾在這裏打過一場激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軍民團結,打贏人民戰爭
在這場沒有硝烟的戰鬥中,面對無形對手、生死考驗,軍地携手幷肩,叫響同一個聲音——不分你我,只有我們。
漢口醫院是武漢市最早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醫護人員在一綫長期超負荷工作。「我們將充分借鑒漢口醫院接診重症患者的經驗,下一步運用到火神山醫院的救治工作中。」1月26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文放第一個進人重症監護室,很快熟悉了工作環境,與漢口醫院同行一起,優化工作流程,用過硬專業表現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
連日來,在武漢三鎮的醫院病房裏,一樣的防護著裝,一樣的匆忙背影,一樣疲憊而又剛毅的眼神,讓軍地醫護人員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我們看不見她們的美麗容顔,唯見她們無畏衝鋒的身影。」在抗擊疫情一綫,當醫護人員以「最美逆行者’的感人形象和「最美睡姿」「最美面孔」等感人瞬間在社交媒體上刷屏時,留給廣大網友的,是一個個叫不出名字的身影。
翻閱軍地醫療隊隊員的履歷,可以發現,這些醫護人員中的一些人竟有著相似的經歷:在汶川抗震救災一綫、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現場、在抗擊非典戰場,他們曾留下戰鬥的足迹。他們或許彼此幷不相識,但他們曾經「同框」奮戰。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爲了誰。」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不論來自軍隊還是地方,這些白衣天使、白衣戰士,永遠都迎難而上,留給人們的,都是一個個匆忙而堅定的背影。
連日來,多少匆忙奔波的脚步,朝向同一方向。退役軍人組團來了!他們有的駕駛汽車運來物資,有的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工地上晝夜施工。「沂蒙新紅嫂」來了!她們用3天3夜趕做了20噸餃子,從山東臨沂出發,連夜趕赴抗疫一綫慰問官兵。
各軍隊醫院積極參與地方醫療救治,加强疫情監測報告,提出科學防控建議。全軍各級疾控機構組織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和疫情防控技術培訓,提高快速檢測和現場處置能力。武警部隊平均每天動用1000多名兵力、100餘台車輛,助地方疫情防控部門擔負醫療物資調運卸載、防疫洗消和瞥戒值守等任務。各省軍區(警備區)出動民兵配合地方完成外來人員管理、場所消毒、警戒執勤、物資運輸、防疫宣傳等任務。這是一場奮不顧身的出征——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軍隊等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
軍地同心,其利斷金。數字的背後,是軍地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後,金銀潭醫院騰出辦公設施,預置藥品耗材,還調整出2套呼吸機,讓醫療隊儘快投入工作。醫療隊負責的3個病區人手緊張,漢口醫院指派20餘名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緊急協助,調配共同使用護目鏡、N95口罩等醫用緊缺物資。醫療隊安排8名影像專家和3名傳染病防控專家,負責武昌醫院感染控制方案、措施的制訂和落實。軍地醫療骨幹會商病情、制訂方案,科學施治、因症施策,提升了重症患者的診治質量。
疫情防控鬥爭,見證了軍民魚水深情,鞏固了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當「衆志成城」成爲一個民族的鮮明標簽,勝利的結局就早已注定。因爲,毛主席早就斷定:「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
(陳國全、孫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