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司「與中央協商」談話顯示事情發生重大變化

從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前日一番「目前正由中央政府協調各省盡快與澳門加強協調和研究恢復通關安排」的談話內容看,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恢復通關的協商對象,已經跳脫了以往是與廣東省以至是珠海市的格局,而是升格為直接與中央協商,而且還是由中央政府主動出手安排,指示及協調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各省區市,與澳門加強協調和研究恢復通關安排的事宜,更是採用了「加強」的表述詞語。這顯示,可以借用當年毛澤東的著名命題:「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有關恢復通關的安排,不但可能會有「量」的進展,而且更將會有「質」的變化。

既然是中央出手,因而澳門居民就有理由憧憬,多項低端指標開始實施的八月十二日,可能會轉變為高端指標開始實施的初始日期。包括廣東省在內的全國各省區市恢復辦理赴澳門簽注業務,將會突破此前「不含旅遊簽注」的限制,而旅遊簽注是包括旅遊團及個人遊(亦即「自由行)。而且,「粵澳兩地牌」通關措施,可能會不再實施總量控制,所有「粵澳兩地牌」小汽車均可正常出入境,但前提是必須持有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及「粵康碼」通關憑證,但可能目前的七天有效會適當延長效期。「粵澳兩地牌」小汽車入境後行駛範圍限於廣東省內。

這與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在十月間召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有相當關係。實際上,這次在疫情後召開的第一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其主要議程是研究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央政治局會議還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廣東省委書記李希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出席了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他比其他多數省區市「一把手」更早而且直接得悉中央的最新戰略部署,因而近日廣東省和珠海市分階段循序漸進推出的恢復通關措施,就加快了進度。現在基本上,澳門居民只要進行了核酸檢測,並由此將「澳康碼轉換為「粵康碼」,都可以自由出入境澳珠口岸。而據昨日公佈的數字,目前澳門每天的最大檢測能力已增加至二萬三千人,佔澳門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四,至今已有三十萬人使用,差不多佔了全澳人口的一半。另一方面,每日各口岸出入境人次已經達到二十三萬,幾乎等於疫前非假日的數據的一半。在前者,扣除了即使是在疫前也沒有出境到內地的習慣的澳門居民;在後者,扣除了尚未恢復的持旅遊簽注的內地居民;就已經是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如果能夠盡快恢復簽發旅遊簽注,出入境人數就可達到疫前水平。因此,黃少澤司長「恢復正常通關安排」的談話,就是「有所本」的。

中央政治局會議及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都集中研究恢復生產的問題,而且還是「十四五規劃」及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這就顯示,全國的主要工作,已經從常態化抗疫,轉變為繼續常態化抗疫的基礎上,全力推動恢復經濟,並回到實現「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軌道上來。並針對目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再次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

既然科學研究已經確定,新冠肺炎病毒不可能會像「SARS」病毒那樣自然消失,將會與人類共存,這就決定了全球的疫情不會有完全結束的一天,因而就不能等到疫情後才恢復經濟。而是必須緊緊抓住包括澳門特區在內的中國,已經基本控制疫情的有利時機,搶時間抓速度地恢復經濟。現在關鍵的是在中國尤其是沒有發生社區感染的澳門特區,未能形成「群體免疫」效應,但好消息是國家已經成功研發疫苗,正在進行人體試驗。很快將會投產,這就為全面恢復經濟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盡管說,新冠肺炎病毒變異較快,疫苗的免疫時效可能會較短,但即使是流感疫情,也是病毒每年都有異變,疫苗研發者也是每年都針對新變異而增加新的「價位」,未來的新冠肺炎疫苗也將會是如此。

澳門特區雖然已經決定向全球採購疫苗,但在特朗普要「吸取教訓」,提前襲斷全球的疫苗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可能不如年初全球搜購口罩那麼「心想事成」。因此,必須「雙管齊下」,同時也向國家提出請求。而中央在「一國兩制」的考量下,也可能會優先滿足澳門特區的請求,畢竟澳門只有六十多萬人口,對全國十四億人口來說,容易予以滿足。

另一方面,在恢復經濟領域,出於「一國兩制」,澳門同樣也適用「雙循環」的策略。在「內循環」方面,應以「一國」做標準,澳門與內地之間是「內循環」的關係,因而恢復正常通關,尤其是恢復旅遊簽注,就是屬於「內循環」的範疇;而在「兩制」方面,則是將內地與澳門的經濟交流合作,也可當作是「外循環」的一部分。

恢復正常通關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粵澳兩地牌」不再實施總量控制。廣東省公安廳前日對外發佈《關於港澳入境車輛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以進一步規範港澳入境車輛通行秩序,規定港澳入境車輛經通關口岸進入廣東省後,應當按照港澳入境車輛管理等有關規定要求,限於廣東省內行駛。可能就是進行配合,阻防「兩地牌」車輛出境廣東。實際上,在三月底「封關」後曾經實施「兩地牌」可以入境的特殊措施中,有幾位「兩地牌」駕駛人雖然簽署了不出廣東境的承諾書,但仍駕車到其他省份,被當地查獲。而在當時,國家的政策是禁止港澳台居民入境的,這給廣東省造成不少壓力,因而才有突然宣佈「暫停」實行之舉。

其實,即使是在疫前,「兩地牌」也只是廣東省的「土政策」,而非中央政策。實際上,無論是發文的廣東省政府,還是具體條件,如在廣東省投資或捐贈公益,及廣東省政協委員,地級市政協的委員等,都是屬於廣東的範疇,因而在發出核准證件時,也是註明限在廣東省境內行駛。在疫前,有些「兩地牌」超出廣東境,到全國各地旅遊辦事,當地一般是隻眼開隻眼閉。但如發生意外就麻煩了,視為無牌行駛,甚至連保險賠償也有問題。如今趁此「疫情管理」,撥亂反正,真正落實執行廣東省政府批准「兩地牌」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