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12届海峽論壇在厦門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本次海峽論壇上强調,2018年大陸推出患台利民「31條措施」,2019年又推出「26條措施」,今年爲幫助在大陸台企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複産再次推出「11條措施」。
「我們積極回應臺胞訴求,制發了臺灣居民居住證,開放了臺灣居民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成爲更多臺胞的選項。有關部門和地方正在研究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改革發展成果與臺灣同胞的現實關切結合,完善相關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提質增效,助力臺胞特別是臺灣青年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兩岸擴大民間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既是大義,更具大利,我們沒有理由不走得更近更好,也一定會走得更近更好。」
誰真正關心青年的未來?
民進黨當局針對兩岸關係的持續性限制措施正在形成「寒蟬效應」,如所謂的「中共代理人」修法,不僅直接影響到超過百萬名在大陸生活、求學、就業、創業的臺灣同胞的權益,更直接影響到全台每寸土地上的民衆。因爲凡是跟兩岸交流促進融合有關的人和事,都有可能被扣上所謂「通共」的帽子進而入罪,這無疑是在對兩岸關係大開倒車。
2019年11月,已有33名臺灣同胞因擔任大陸社區主任助理遭台相關部門罰款。他們中有人在臺灣當過里長,在大陸不領月薪,奉獻自己,發揮營造社區文化、融洽鄰里關係方面的專長。2020年6月初,民進黨當局更以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爲由,裁罰37名在大陸任職的臺灣同胞,並稱還有88人正在被查處中。
民進黨當局不僅不願意向大陸開放,不願意兩岸融合發展,更拒不接受「九二共識」,推動經濟「脫中」、文化「去中」,企圖利用國際勢力對抗大陸,導致兩岸民意對抗不斷升級。
作爲兩岸關係的一種結果,融含發展是我們期待的。作爲一種方法和機制,如何實現融合發展則是與結果同樣重要的設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融合發展能够確保臺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時獲得必要的佘和資源,通過這些資源和機會,全面參與大陸的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和文化生活。
新格局帶來了什麽
過去,兩岸關係探討的多是臺灣青年如何單向地在各個部分融入大陸的主流社會體系。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則更明確地强調兩岸共同發展,即臺灣青年如何在內循環爲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共同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盡量消融主客體的不對等關係,實現從「融入」向「融合」的跨越。
新發展格局背後蘊含的是新的兩岸關係認知體系和治理體系,臺灣青年趁著機遇來大陸發展,既是兩岸間相互配合、相互適應的動態過程,也是相互交流、互動、接納和認同的結果;既是群體層面的相互嵌入,也是政策層面的包容和接納,是構建在遷入地和遷出地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基礎上的妝收並蓄的新的命運共同體。可以說,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臺灣青年在陸發展大有可爲。
實現個體利益和共同利益聯結
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的基礎動因是個人利益,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可以給臺灣青年帶來更多個人利益,也指明了兩岸共同利益的方向。
第一,兩岸要站在「振興中華」「共圓中國夢」的共同利益角度看待國家和平統一,携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第二,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換言之,兩岸不僅要在經濟上共同發展、携手合作,而且要建立在「九二共識」上共同發展。
一方面,根據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相聯結的觀點,可以在雙循環過程中將臺灣青年的個體利益納入共同利益要求之中,按照整體化要求引導和規範個人利益,即臺灣肯年在大陸發展的個人利益融入並服務於融合發展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新發展格局中,融合發展要爲臺灣青年的人生發展提供一系列相關條件,關心個人的發展和價值。因此,瞭解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臺灣青年需要什麽、需要的等級層次、怎麽能辨別這些需要以及如何裁定需要是重要的。另外,在社會層面和心理層面也要挖掘共同認知,這是夯實其它領域交流的基礎,更有助於增進兩岸民衆的向心力。
提供更多的共同參與空間
過去,臺灣青年更多參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中來,而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强調從經濟發展拓展到生活層面的參與,尤其是兩岸青年共同參與其中。
一方面,通過大陸內循環爲主的平臺發展比臺灣青年單打獨鬥更容易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過融合發展的方式可以提高臺灣青年自身解决問題的能力。
但是,臺灣青年在大陸對自身利益的表達多少受到了現實制度的影響。未來,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讓他們「充分表達並形成共同利益」這一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機制問題。
例如,大陸在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中,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這應和兩岸融合發展相呼應,推動臺灣青年在大陸走向共同治理。
真正實現利益共享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利益共享的內容是多層次、多樣化的,不僅包括經濟成果的共享,社會成果和權利的共享,也包括在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共享。要實現融合發展,貫穿其中的思想就是讓臺胞共享改革和社會發展的利益,不僅包括存量利益,也包括增量利益。
特別是在思想層面,可以讓臺灣青年對自己的利益定位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然而,清晰的共同目標不一定在融合發展開始之初就能達成。但在融合發展的推進過程中,大家會傾向於使用能將利益聯繫在一起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通過推動與自己利益相關的立法或者其它一些直接進行對抗的方法解决問題。有民調顯示,多數臺灣青年不再排斥甚至積極爭取赴大陸就業、尋找發展機會,這種思想變化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極强昭示意義。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循環問題,它涉及到中國未來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格局,也將影響世界的經濟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提供强大的推動力,也將給臺灣青年提供更多實現個人價值的舞臺。
臺灣青年如果能抓住這波機遇,就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祖國建設,共同承擔責任爲共同享有利益提供堅實的基礎,在個人利益得到巨大發展的基礎上共享國家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共享祖國繁榮昌盛帶來的民族尊嚴和自豪感。
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成爲擔重任的兩岸代言人,改變島內的未來,讓每一位臺灣青年從「我」掌握發展機遇實踐自身發展,進而引導更多人成爲「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晨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