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美國病人」 總統患上了癌症」

「總統患上了癌症。」198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外科主任史蒂文•羅森堡對外宣佈了總統羅奈爾得•雷根的健康狀況,而後羅森堡的醫療團隊從總統的結腸中取出了腫瘤。結腸手術期間,雷根將總統權力短暫移交給時任副總統喬治•布希。

作為美國歷史上就職年齡最大的總統,雷根的身體狀況一直備受關注。此前,他曾患有尿路感染、顳下頜關節疾病和關節炎等疾病。1987年,他又接受了前列腺癌和皮膚癌的手術治療。1988年即將離任時他又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病,不過這一資訊直到1994年才公開披露。雷根在總統任期內的健康狀況引發了他能否繼續留在白宮的討論。

像雷根這樣公開透露自己病情的總統在美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更多領導人包括總統候選人都會像希拉蕊‧克林頓這樣,竭力向公眾隱瞞自己的病情,直到病情無法隱瞞才會有選擇性地公開部分資訊。因為美國總統的健康狀況關係到一個政黨乃至整個國家的命運,他們的健康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喬洽•華盛頓大學的政治心理學教授傑羅爾德•波斯特說:「當總統生病的時候,好像所有的系統都停止工作一樣:白宮、媒體以及美國大眾都失去了正常的方向,所以說雖然總統生病是一件個人的私事,但處理不好的話就會釀成一場公眾的危機。鑒於這種狀況,他不可能等到身體完全康復再投入繁忙的工作。」

有評論戲稱,美國總統就是「美國病人」。最早那批參加過獨立戰爭的英雄總統們將疾病史帶到了白宮,包括痢疾、瘧疾和黃熱病,此後多位總統也跟普通人一樣遭受疾病困擾。縱觀美國歷史上的43位總統,就有4位總統因病死在任上,包括威廉•亨利•哈里森、扎卡里‧泰勒、沃倫•哈丁和富蘭克林‧羅斯福。

2006年一份針對1789年至1974年間美國37位總統健康狀況的研究報告顯示,24%的總統患有抑鬱症(如詹姆斯‧麥迪森、約翰•昆西•亞當斯、富蘭克林•皮爾斯、亞伯拉罕‧林肯、柯立芝等),8%有焦慮症(如伍德羅‧威爾遜),8%有雙相情感障礙(希歐多爾‧羅斯福和林登•詹森),有8%的總統嗜酒或有酒精依賴(尤利塞斯•格蘭特和理查•尼克森)。37位總統中有10人在任職期間出現這些疾病,它們甚至可能對總統的行為和政策決定產生了影響。此外,心臟衰竭、中風、癌症、高血壓、肺炎等疾病也不時餓著總統們。

雖然美國總統中不乏長壽者,如93歲的雷根、91歲的福特、92歲的老布希、91歲的吉米‧卡特,但美國東北大學教授羅伯特•吉伯特指出,儘管美國總統接受了世界最好的醫護治療,近2/3的總統仍沒有達到白種人平均的壽命標准。

前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長伯特•布朗說:「美國總統的歷史告訴每一個人,既然選擇了總統的職務,就意味著不會再有任何的放鬆和休息,而且在四年的任期裏,每一天都要面臨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這種壓力並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的。」因此,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曾感慨:「總統需要有運動員般的體魄和毅力。」可以說,美國總統是一份高風險職業。

病死在任上的總統們

威廉•亨利•哈里森是任期最短的美國總統。1841年3月4日,哈里森在總統就職儀式上可能著了涼,22天後便因感冒病倒。由於醫學診斷有誤,醫生採用的鴉片、菌麻油、水蛭、佛吉尼亞蛇根草等治療方法沒有效果,哈里森的病情迅速轉向肺炎和胸膜炎,而後就陷入昏迷,4月4曰中午死於肺炎、黃疸和敗血症。至此哈里森成為第一位在任期內去世的美國總統,在位時間只有30天12小時。當然也有一些學者懷疑亨利•哈里森總統的真顧因腿其消化不良病史,因不完善的下水道系統導致供水中含有病原體,哈里森因此感染。

1850年7月4日,扎卡里‧泰勒(1849-1950)出席了國慶日活動,這天他飲了冰水和冷牛奶,吃了些青蘋果和櫻桃。當天晚上他就因不可知的消化疾病而入院治療,5天後病逝,任職總統還不到一年半。死亡報告顯示扎卡里•泰勒「死於膽汁腹瀉或膽汁性霍亂」。泰勒的死引起很多爭議和謠言,有謠言認為泰勒由於贊成南方的奴隸制度遭人下毒陷害,這一觀點一直持續到20世紀。直到1991年泰勒的遺體被挖掘出來,經法醫檢査後,並沒有發現中毒的證據。現代醫學分析認為泰勒罹患霍亂或急性腸胃炎,由於當時華盛頓還沒有完善的下水道系統,泰勒的食物和水可能受到了污染。

沃倫•哈丁(1921-1923)於1923年8月2日在三藩市的酒店套房內突發心臟猝死,當天他還參加了一場高爾夫球比賽。他的死引起很多爭議,有說他是被毒死或是死於自殺。不過自殺不太可能,因為哈丁正計畫參選第二個任期。哈丁曾於1889-1891年間在療養院進行疲勞恢復和神經疾病治療,由於精神健康不佳給身體帶來許多問題,包括體重增加、失眠和疲勞過度。

佛蘭克林‧羅斯福作為美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統(1933-1945),一直深受疾病困擾。1945年4月12日下午,羅斯福說了最後一句話「我頭痛得不行了」後就呆坐在椅子上不省人事。羅斯福的主治醫生、心臟病專家霍華德博士診斷總統遭遇大量的腦出血。當天下午3點35分,羅斯福去世。

在此之前公眾知道羅斯福患有小兒麻痹症(2003年一項醫學界同行評審的研究發現,羅斯福所患的麻痹性疾病實際上是格林-巴厘綜合征),但對總統其他的健康問題並不知情。1921年羅斯福突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腰部以下完全永久性癱瘓。為了政治前途,他只在私下場合使用輪椅,在公共場合會格外謹慎以免被他人看到。在公眾面前,羅斯福通常由助手或兒子攙扶著筆直站立,或者使用金屬支柱來支撐作短距離移動。當時的美國媒體也從不報導羅斯福已經無法自己站立,一些羅斯福靠牆站立的照片也是擺拍之作。

20多年的癱瘓所造成的緊張以及補償癱瘓所需的體力消耗,再加上經年的壓力以及吸煙習慣,羅斯福的健康狀況自1940年時就開始下滑。1944年參_選第四次總統連任時,羅斯福已經疾病纏身,包括慢性高血壓、肺氣腫、動脈粥狀硬化、心絞痛以及末期心臟病。時任紐約市西奈山醫院助理病理學家伊曼紐•李普曼醫生,在看過出現在新聞紀錄片裏的羅斯福後表示:「不管羅斯福再次當選與否,他將在6個月內死於腦溢血。」但為了繼續連任,羅斯福的私人醫生還發表聲明說,總統的健康狀況良好。在第四屆總統任期開始沒多久,羅斯福就因病逝世。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後來刊文稱,羅斯福總統還患有抑郁症,當年在雅爾達會議上由於抑鬱症發作,無法自持,遂將大片東歐土地拱.手交給了史達林和蘇聯。

接管政權的第一夫人

除了以上幾位死在任上的美國總統,還有多位總統在職期間或是在選舉前就已罹患疾病,其中一些人的病情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總統工作,但是出於政治考慮,總統們的病情被嚴格保密。

安德魯‧傑克遜(1829-1837)就職美國總統時已經62歲了,身形痩削,他的妻子不久前死于突發心臟病對他打擊很大。當時的傑克遜滿口爛牙,視力衰退,深為習慣性的頭疼與腹痛以及短促而頻繁的乾咳所苦。因此有評論說傑克遜是美國歷來最病弱的總統之一。

美國歷史唯一一位兩度當選且任期不連續的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1885-1899、1893-1897)在第二個總統任期開始時發現嘴裏有腫塊,後證實為口腔癌。為了避免造成公眾恐慌,他假借乘坐遊輪度假之名,由一名外科醫生和醫療小組在朋友的私人遊艇上實施了手術,總統的5顆牙齒和部分上頜骨和硬齶被移除。因為克利夫蘭喜歡自己的鬍子,所以要求醫生全程從嘴巴動刀子,這樣不會留下傷疤,也不會傷到鬍子,並且在手術後給他裝上假牙。為了讓生疑的記者安心,白宮還編造了一個總統拔掉兩顆壞牙的故事。這一秘密一直到克利夫蘭去世近十年後,當時身在手術遊艇上的威廉•基恩醫生撰文詳述了手術過程。

體重超過300磅的威廉‧霍華德‧塔夫脫(1909-1913)是美國歷史上最胖的總統,由於過度肥胖,他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打亂了他的睡眠,致使他白天過度嗜睡,甚至會在重要的外交政策和預算會議上睡著,思維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出現下降。由於體重超標,他還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後來他通過積極節食,體重減輕了將近100磅。

曾說過總統要有運動員身體的伍德羅‧威爾遜(1913-1921),可沒有在總統任期內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他早年就患有動脈高血壓,39歲時第一次中風,此後便經歷多次程度較輕的中風。不過公眾對他的病情毫不知情。任職總統期間,發生過數次原因不明的手臂無力症狀,眼底檢查也發現視網膜動脈異常。1919年10月,威爾遜遭遇極為嚴重的中風,導致左半身不遂。為了防止公眾知道總統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他的妻子伊迪斯‧威爾遜和醫生精心策劃,不讓總統與別人見面,對外也是用「急性病」來掩蓋真相。在威爾遜中風期間,伊迪斯逐漸接管總統職權,成為實際的「決策者」,並曾與助手聯合記者偽造了一份對總統的採訪報導。乃至有人諷刺伊迪斯才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威爾遜最終還是拖著孱弱的身體恢復了參加內閣會議。此後的任期中,他始終處於明顯的半殘疾狀態。

艾森豪(1953-1961)在總統任期內遇到過三次重要的健康危機。1955年9月,他因心肌梗塞住院數周。不到一年後,他又因一種腸道炎症克羅恩病接受緊急手術治療。他在33年前的一次盲腸手術後就一直有慢性腹痛問題。1957年年底遭受一次腦中風後曾暫時失語,但很快恢復過來。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艾森豪沒有再遭病侵擾。不過在1968年4月至8月期間他遭受4次心肌梗塞和14次心臟停搏,次年死於心臟衰竭。

雖然約翰‧甘迺迪(1961-1963)當選總統時年僅43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但他的健康狀況並不如他的年齡那樣可觀。歷史學家羅伯特‧達萊克描述甘迺迪患有長期背痛和愛迪生氏病。愛迪生氏病是一種由於腎上腺功能不全,導至醇分泌不足,從可能致死的慢性病,需要每天注射激素。1947年甘迺迪就被診斷患有這種疾病,但從未透露他的病情。達萊克透露甘迺迪在其兩年半的總統任期內住院9次,但這些資訊處於保密狀態。由於長期背痛和焦慮,他大量服用止痛藥、興奮劑和抗焦慮藥物。有觀點認為,甘迺迪很可能因用大量藥物影響了政治決策。

(龔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