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強人總統叫板白宮主人

杜特爾特不滿奧巴馬的「人權」指責,前任馬科斯則因遭雷根拋棄而生氣

在兩天的侮辱和冷落後,奧巴馬與菲律賓的羅德里戈‧杜特爾特終於握手了!」當地時間9月8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出現了這樣一條新聞標題。當作為盟發的菲美領導人「握手」成為新聞時,誰都看得出,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之間甚至菲美兩國之間都出了點不同尋常的事。

「婊子養的」鬧翻輿論場

事情要從9月5日說起。當日,杜特爾特赴老撾出席東盟峰會前在菲律賓達沃市舉行新聞發佈會。此前,他在打擊販毒運動中大批處決毒販,導致馬尼拉與華盛頓關係緊張。有記者問:「你如何看待奧巴馬可能會在雙邊會晤中提及菲律賓法外處決販毒分子所涉及的人權問題?」杜特爾特說,菲律賓「不要任何人來干涉。這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我不會向任何人卑躬屈膝。」意猶未盡的他繼續說道,「我們的國家是很小,經濟也不發達,但我們很早就不是美國殖民地了!」他反問道,在美國人走之前,這個島上的原住民摩洛人有600萬人,「你看現在剩多少人了?美國至今沒有就此向我們道歉」。越說越生氣的杜特爾特終於爆出了最「刺激」的一段話:「你必須尊重我,不能丟給我一堆問題和聲明。婊子養的,我將在東盟論壇上狠狠罵你。如果你是以這種方式對待我,我們將會像豬一樣在泥地上扭打。我們會繼續打擊毒犯,才不管任何人對我說什麼閒話。」

「婊子養的」這句話讓美國人非常惱火。一位元負責亞洲事務報導的美國記者說,「一國現任總統公開批評盟國,這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事情」。東盟峰會是杜特爾特的外交首秀,他原本將與奧巴馬舉行雙邊會談。「辱駡風波」一出,奧巴馬回應記者們的追問時稱,杜特爾特是位「豐富多彩的人」,並質疑此時與這位「豐富多彩的人」舉行會談「會不會是建設性、富有成果的?」幾小時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宣佈取消這一會晤。菲律賓政治和選舉改革研究院一位專家表示,由國安委發言人出面回應,這一點「值得玩味」,可能表明白宮正在對杜特爾特進行國家安全方面的評估。對這個「燙手山芋」,美國「不知道如何應對」。

其實,奧巴馬不想在此時和杜特爾特撕破臉,因為在南海這局棋中,菲律賓很重要。雖然公開受辱,奧巴馬還是給兩人見面留了餘地,強調自己「不從個人角度看待此類評價」,稱杜特爾特以前也用這類辭彙談論包括教皇在內的各國要人,「這看起來是他的一個習慣,一種說話方式」。

9月6日,菲律賓總統辦公室發表聲明,稱杜特爾特「對他的言辭被看作對奧巴馬的人身攻擊表示遺憾」,他對菲美兩國持久夥伴關係「有著深深的尊重」。但聲明話鋒一轉,又強調菲律賓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所有國家發展更為緊密的關係。

在東盟峰會上,媒體盯住了杜特爾特與奧巴馬的互動。《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刊登報道稱,杜特爾特抵達會場時「沒了往常目中無人的態度,自始至終低頭不語」。9月7日,奧巴馬在東盟峰會慶祝晚宴前和杜特爾特握手並「短暫交談」。後來他說,自己在與杜特爾特的交談中仍敦促其以「正確的方式」進行反毒戰爭。菲律賓外長佩費克托•亞賽對兩人能夠會面表示「非常高興」,並說「他們在領導人接待室見面,是最後兩個離開接待室的人。」他強調辱罵事件」後兩國元首還能短暫會面,說明兩國關係足夠牢固。不過,他沒有透露杜特爾特與奧巴馬聊了多久。而路透社稱,見面只有兩分鐘。白宮簡短聲明稱,兩人交談中「摻雜著寒暄」。

但「艱難握手」的餘溫猶在,杜特爾特又「開炮」了。9月8日,杜特爾特發表了被法新社形容為「狂怒」的演講。當時在場的人士稱,杜特爾特當著奧巴馬的面,講述美國人在殖民時代對菲律賓人的殺戮,以及美國殖民主義給菲律賓造成的傷害,包括遺留下的毒品氾濫等社會問題。他拿出一幅當年美軍士兵殺害菲律賓原住民的照片說:「我們的祖先被他們殺了。他們現在卻來跟我們談論人權。」演講結束後,會議大廳裏「一片寂靜’

不滿美國指責菲禁毒措施

有「菲律賓版特朗普」之稱的杜特爾特對奧巴馬「放炮」的直接原因是,「不惜一切代價掃毒」是杜特爾特的重要競選政綱,也是他最為看重的政績,為他贏得了民眾支持。他不能容忍西方對此指手畫腳。

據菲律賓媒體報導,自從杜特爾特6月30日上任後,至少有600名販毒嫌犯未經審訊便被處決,4400多人被捕,近60萬人投案自首。為了掃毒,杜特爾特推出了一系列的非常措施,比如鼓勵民眾成為「義警」,發現毒品交易後就可將毒販殺死。這個做法確實讓毒販面臨強大的壓力。此外,杜特爾特還公佈涉毒名單,以震懾毒品交易的保護傘。名單上有大量法官、市長、鎮長及軍警人員,杜特爾特稱名單上如有人是被冤枉的,由他個人承擔責任。此舉一出,果然震懾住了那些庇護毒品交易的官員。雖然菲律賓民間也有對「法外處決」正當性的批評和對「保護傘」名單準確性的質疑,但總體而言,這些「鐵血禁毒」措施收效明顯,菲律賓犯罪率迅速下降。如今,當地年輕人能夠放心地在街頭玩智能手機,這在以前「不可想像」。

但就是這些措施,引來包括美國媒體在內西方輿論以「人權」為由的指責。杜特爾特曾為此召開新聞發佈會予以回擊。他說:「美國員警射殺黑人,不令人震驚嗎?轟炸敘利亞和伊拉克,殺死醫院裏的小孩和老人,這叫什麼?」

美國駐菲律賓大使菲力浦•古德伯格也對杜特爾特在掃毒戰爭中的人權問題提出批評。杜特爾特對他就更不客氣了,怒罵他干預菲律賓內部事務,稱「這個大使是個娘娘腔」「這狗娘養的真讓我生氣」。他和古德伯格在菲律賓總統大選期間就有過節,古德伯格曾批評杜特爾特一些冒犯女性的言論,杜特爾特要古德伯格「閉嘴’並揚言「如果美國要斷絕與菲律賓的外交關係,我不在乎」。美國方面為此召見菲律賓駐美使館臨時代辦,要求其澄清杜特爾特辱駡古德伯格的言論。

杜特爾特口無遮攔,愛罵美國人,這顯示他對美國確實有很強的不滿。他不斷強調菲律賓不再是美國的殖民地,而是一個主權國家,強烈的民族情感流露無遺。即使對美國人的「好意」,他也常常加以嘲諷。就在罵古德伯格的同時,他「誇」了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幾句,說「我與美國國務卿克里關係還可以,克里人還不錯」。當時,古德伯格陪同克里拜會杜特爾特,克裏承諾向菲律賓政府提供3200萬美元援助,用於加強執法培訓。杜特爾特後來在內部談話中調侃美國人說:「我們再罵他們一次,這些傢伙還會來巴結我們。」

史上受盡美國欺壓

身為一國總統,卻如此「出言不遜」,杜特爾特是怎麼想的?如果瞭解菲律賓的民情就會知道,其實許多菲律賓人對美國人都有不滿情緒,這個曾經的美國殖民地,與昔日的「主人」有著難以解開的心結。杜特爾特只不過說出了他們的心裏話而已。

一部美國發家史,充滿了幸運的偶然,得到菲律賓亦不例外。菲律賓原是西班牙殖民地,為爭取獨立進行了300餘年鬥爭。19世紀末,菲律賓各地爆發要求獨立的起義。迫切需要海外擴張的美國抓住時機,借「緬因」號事件於1898年與已呈頹勢的西班牙開戰。不久兩國在巴黎簽訂和約,美國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從西班牙手中取得菲律賓,隨後鎮壓了菲國內的抗美鬥爭,最終將其作為殖民地攬人懷中。

美國在菲律賓採取了不同於老殖民者的政策,在政治上全面引進美式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力圖培植本地親美集團,逐步擴大後者參與政治的權力,最終給予其政治獨立,但保持美對菲的控制權。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不僅中斷了菲律賓的獨立進程,還令其遭到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蹂躪。二戰後,菲律賓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空前高漲,美國企圖延期宣佈菲律賓獨立的企圖未能得逞。最終,菲律賓於1946年7月4日宣佈獨立。

然而,菲律賓獨立後,很長時間都「獨而不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長期對美處於僕從、依附狀態,以求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自保。在二戰後美國的外交大棋盤中,菲律賓一直是一枚服從其全球戰略擺佈的棋子。

飽經殖民統治的菲律賓民眾,對外族奴役的恥辱感一直刻骨銘心,抗爭時有發生,對美國的心態有著愛恨交織的兩面性。位於菲律賓第一大島呂宋島西南部蘇比克灣海軍基地的歷史,就是美菲關係的一個生動縮影。美國曾長期佔用這一海軍基地,將其作為全球戰略中一個重要支點。冷戰期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與越南的金蘭灣海軍基地並稱東西方陣營在南海對峙的橋頭堡。這一美軍基地的存在,一方面為菲律賓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另一方面也被不少菲律賓人視為恥辱。在菲律賓人民的不斷抗爭下,1992年11月,美軍駐菲律賓的最後一艘航母駛離了蘇比克灣。菲律賓接管蘇比克灣後,將其改造成本國首個自由港經濟特區和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不過,近年來隨著南海問題的升溫,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三世在任期間提出重啟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去年,菲律賓簽署了允許美軍臨時進駐菲軍營的協定,其中就包括蘇比克灣,今年5月,菲軍方與蘇比克灣管理當局達成協議,軍方可使用蘇比克灣的部分設施。

菲美領導人歷來恩怨並舉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菲律賓領導人處理與美國關係時,都表現出程度不同的兩面性,一方面在大的格局上離不開對美國的依賴,另一方面又要顧及民眾的民族情緒,表現出獨立自主的姿態。

其實,菲律賓獨立後的領導人多與美國有很深的淵源。1965年至1986年間統治菲律賓的斐迪南•馬科斯,一直仰仗美國的支持。美國也將其治下的菲律賓稱為「民主櫥窗」,以影響整個亞洲。然而,當菲律賓陷人嚴重的政冶、經濟危機,特別是1983年發生反對派領導人、菲律賓自由黨總書記貝尼格諾•阿基諾遇刺事件後,美國判斷馬科斯政權已岌岌可危,開始甩掉馬科斯。美國國會議員公開揭露馬科斯通過貪污手段在美國蓄置財產,有人根據美國軍方文件披露馬科斯在二戰結束前曾因「以欺詐手段募捐鋒財」而被一名美軍上尉逮捕過。馬科斯對此極為惱怒,指責這是「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對菲律賓內政進行的「赤裸裸的、露骨的干涉」。

1986年,馬科斯因涉嫌在總統大選中舞弊而引發全國抗議浪潮。眼看政權不穩,馬科斯向美國人做出了將進行改革的種種許諾。時任美國總統羅奈爾得•雷根個人對強人作風的馬科斯頗為欣賞,他的夫人南茜•雷根和馬科斯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也是好友。雷根曾在國會為支持馬科斯辯護稱,選舉舞弊不算大事,保持穩定才最重要。時任美國駐菲大使斯蒂芬‧博斯沃思曾透過管道轉告馬科斯,美國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等機構都想讓他下臺,但雷根想要幫他「把大火撲滅,讓一切安頓下來」。不過,雷根也在暗中派人摸底,看馬科斯到底還能不能控制局面。當菲律賓國防部長胡安•龐塞•恩里萊等重要人物也紛紛背叛馬科斯時,雷根判斷馬科斯大勢已去,就表達了希望他退位之意。馬科斯還不死心,打電話給美國參議員保羅•拉克索爾特,問雷根是否要他留任,拉克索爾特說:「你應該了斷一切。」最終,美國在菲律賓總統府遭圍攻時用直升機將馬科斯及家人接走,3年後他死在夏威夷。

馬科斯生命的最後幾年,對雷根不無怨恨。1988年,美國聯邦大陪審團在紐約曼哈頓立案起訴馬科斯夫婦,指控他們侵吞菲律賓國家財富。此前,大陪審團對案情進行了兩年的調查。據透露,美國國務院官員曾試圖阻止對馬科斯的起訴,擔心這樣一來美國今後將難以勸說「外國獨裁者」自動下臺。但雷根認為,此案「不涉及外交政策」,應該讓司法部處理。馬科斯當時已經病重,由夫人到紐約應訴。堂堂第一夫人落魄為犯罪嫌疑人,被紐約小報品頭論足,丟盡了面子。

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決定了菲美關係的蓋磕絆絆,但菲美兩國的戰略需求又決定了「鬥而不破」的基本關係格局。杜特爾特的多位前任都是「親美」者,但又都有「怨美」「批美」之舉。有觀察人士稱,個性強烈的杜特爾特也會在這個大格局中行事。他必須顧及不能與美國關係完全破裂這個大局,但是他的個人特質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國關係的氣氛。對奧巴馬乃至其繼任者「發飆」和「握手」並舉,某些時候甚至「多發飆少握手」,可能是杜特爾特時代的「新常態」。

(凌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