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十日,台灣當局「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回答國民黨籍「立委」陳以信的質詢時證實,自二零二二年一月一日起,「國軍」現行陸軍澎湖、花東指揮部、第六、八、十軍團的全銜正式廢止,並先行改稱第一至第五作戰區,未來各作戰區指揮官任務就是協同三軍作戰,這一舉動將改變台灣當局由陸軍將領擔任戰區指揮官的現狀。邱國正稱,希望借此讓作戰區指揮官可以統籌陸、海、空三軍,加強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目前台灣當局的「作戰區」編制,是「國軍」赴台後,沿襲在大陸時期沿用的軍制並因應台澎防衛作戰制定,共分為五大作戰區,以陸軍為主。其中第一作戰區是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鎮疆部隊」、第二作戰區為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正義部隊」、第三作戰區為北部桃園的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前鋒部隊」、第四作戰區為高雄旗山的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干城部隊」、第五作戰區則為台中的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崑崙部隊」。除一至五作戰區外,還有作戰分區,如台北關渡指揮部就稱之為台北作戰分區;蘭陽指揮部則為蘭陽作戰分區。這些作戰區共同構成台灣當局的戰時編製。
而台灣軍方的改革計劃,雖然並未正式公開公佈,但根據邱國正的答詢內容,大致上可以理解為,台灣「國軍」的作戰區編制將更改為:第一作戰區:陸軍澎湖防衛指揮部改制;第二作戰區: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改制;第三作戰區:位於北部桃園的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改制;第四作戰區:位於高雄旗山的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改制;第五作戰區:位於台中的陸軍第十軍團指揮部改制。此外,原台北關渡指揮部改稱「台北作戰分區」;蘭陽指揮部改稱「蘭陽作戰分區」。
民進黨的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聲稱,改名更符合現代國家軍事指揮鏈上的需求。以往各軍團司令直接指揮地面部隊,包括各聯兵旅、炮兵、化工兵群,海空部隊則須透過另外協作機制申請支援。未來打破編制限制,由作戰區指揮官統籌指揮調度該作戰區地面部隊、飛行部隊、水面部隊,發揮最大防衛系統。這也能落實「平戰一體」,整合後備動員能量,發生緊急情況時,各作戰區指揮官可直接結合軍事動員、後備旅、後備軍人投入所需戰場,大大縮短時間。
然而,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從表面上看,原作戰區與戰區在地理區域劃分上沒有什麼分別,但其實最關鍵的「變革」則是「去陸軍化」,廢除「國軍」從大陸時期沿用到台灣的「軍團」軍制,並因此而進一步廢除現行的陸軍軍團及防衛指揮部的指揮官同時身兼五大作戰區指揮官,均為陸軍中將編制,平時以軍團或防衛指揮部為主要職稱,當需要救災或作戰時,會以作戰區相稱的模式。也就是說,「國軍」將正式脫離遷台後所遺留最後一個自大陸沿用至今的軍制。這意味著台灣的作戰方式以陸軍為主向三軍聯合作戰轉變,陸軍將領壟斷戰區指揮官的現狀將被打破,以後會有更多海軍及空軍擔任戰區指揮官。
實際上,過去是「軍團」指揮「軍」與「師」,後來軍與師編制廢止,只有陸軍軍團還在,並由陸軍中將擔任指揮官;西部三個主要作戰區,其中兩個作戰區隊徽就是大陸「秋海棠」圖形(按:「中華民國地圖」是包括外蒙古,其形狀酷似「秋海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因不包括蒙古國而有如「雄雞」有別)。因此,此舉遭到外省籍的退役軍人質疑,民進黨當局是要在過去推動「文化台獨」和「法理台獨」的基礎上,實行「軍制台獨」,並將「國軍」蛻變為拱衛「台獨」的武裝力量,從根本上改變其除了反制大陸解放軍之外,也含有的維護國土統一的性質定位。
因此,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張顯耀就指出,他不懂「國防部」到底在幹嘛,這些事情其實都是無足輕重、劃錯重點的次要問題。他認為,目前最要緊的應該是看清美國已經「放棄第一島鏈」,轉守第二島鏈。換言之,北京若決定武統,絕不會敲鑼打鼓,而會力求在最短時間、最小傷亡內解決「台獨」問題。軍團改名稱或「去中國化」之類的動作完全是劃錯重點、在防衛安全議題上也是無足輕重的次要問題。
也有人認為,台灣軍方此舉,也含有要與大陸軍方「別苗頭」之意。既然大陸解放軍的軍制改革是將七大軍區改制為五個戰區,並將陸、海、空、火箭軍等全部軍種包含進來,實行立體作戰指揮,台灣軍方也參考美國軍方體制的經驗,實行平戰結合的戰區制,並對應於大陸的五個戰區,以凸顯台灣軍方的唯一作戰任務及假想敵,就是大陸解放軍。
倘台灣軍方果然是有此想法,就將大謬。因為這種專門對抗解放軍的設定,不但是在政治上含有「一邊一國」的意思,而且在軍事上,也是不能與解放軍的戰區相比的。實際上,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戰區在區域上具有一定的界線與獨立性,其界線是以要塞或自然障礙劃出,有時甚至是在海外,因而戰區是指軍事行動發生的大型區域,包括陸地與海洋。
因此,相對於軍區是在本國領土按戰略區域設立的軍隊一級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領導轄區內的諸軍、兵種部隊合同作戰的指揮和所屬部隊的軍事訓練、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後勤技術保障,領導轄區內的民兵、兵役、動員工作和戰場建設,戰區的主要任務是領導作戰,強調的是陸海空、火箭軍、電子對抗等聯合作戰,有利於各個部隊協同作戰,大大提升軍隊戰鬥力量。至於軍隊建設等方面的事情不再由戰區管理,職能更加專一,有利於提升作戰力量。大陸地區由於幅員廣大,一個戰區所位於國土的面積,已經相等於一個中型以上的國家。
但台灣地區幅員狹小,整個台灣與鄰近海空域只可能屬於同一個戰場。將整體面積不到大陸戰區所轄面積十分之一的台灣地區,分為五個戰區,戰機起飛後很可能已進入另一個戰區,戰艦在海上無須航行多久也會轉換戰區,硬是把空軍與海軍劃分成五個作戰區,對作戰指揮有一定的難度。
這就難怪,有島內網友質疑:「這樣打仗就能贏?」還有網友稱,小小台灣哪來這麼多「戰區」,兩艘航母就鎖死了。還有網友諷刺,台軍改啥名稱都沒用,沒戰力就是沒戰力。
(發自湘潭)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