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夏季三大熱病

  夏季氣候潮濕悶熱,不少人因暑熱而出現了各種身體問題,除中暑、心血管疾病外,泌尿系統、皮膚、腸胃等發生疾病的概率也大大提升,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人、慢性疾病患者,更要多加注意。

一、對抗循環系統疾病

  1. 因「熱」引發的循環系統疾病
  每年因高溫引發的循環系統疾病在內科疾病的比重甚大,歸其原因,主要是:①水分流失。由於體溫上升,水分不斷流失,導致血液濃稠度上升,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②體溫失衡。夏季引發中暑的原因,主要是體溫調控失衡所致。老年人由於循環系統功能差,比一般人更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③室內外溫差大。夏季室內外溫差有時候高達10°C以上。由於溫差過大,容易誘發咳嗽、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症狀。

  2. 如何應對夏季心血管疾病
  (1)勤量血壓。針對三高人群,勤量血壓是夏天心血管保健最重要的事。多量幾次血壓,以便確認用藥是否需要調整。高血壓藥物切不可自行停藥,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
  (2)防脫水。夏天避免心肌梗死的發生,要注意防止脫水,避免冷熱交替,溫差過大。日常生活還要適時調整心情,做到不生氣、不勞累、不熬夜、不緊張。
  (3)防中暑、防曬、調節溫差。空調溫度最好跟戶外溫度不要相差太高,適度補充水分。如果必須外出,要注意防曬。
  (4)適時補水。夏天要特別留意脫水問題,尤其大熱天運動時更易脫水,因此在運動前,最好先補充200ml的水;每運動10~20分鐘,則應該再補充水分,特別是流汗多時,可補充含鹽的水或運動飲料。
  (5)穴位按摩護迴圈。①心臟病患者按摩膻中穴。可運用瓷湯匙的光滑面刮癡,從膻中穴(位於兩乳正中)分別往兩個乳頭的方向,輕柔的往外、橫向、單一方向去刮,刮出微痣即可停止,每次15下,有助於心臟的神經放鬆。②中風患者按摩大椎穴或翳風穴。大椎穴位于頸部下端,養護人體陽氣穴位,翳風穴位於頸部,耳垂後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按摩耳後淋巴區,可使血流通暢,使血管壓力減輕。③糖尿病患者按摩豐隆穴。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可用點狀按摩,可治頭痛、眩暈。每次點按15下或各點按3分鐘。④空調病可捏鼻樑、頸部刮痧。捏鼻樑法每次捏3~5下,很容易出痧;也可採取比較常見的頸部刮房法;或用指腹按摩整個頭皮。還可利用精油、薄荷油或橄欖油等潤滑劑在眉尾、眉頭、眉中由下往上輕刮。

二、對抗夏季皮膚疾病
  夏天不僅流汗多,也容易引發黴菌、細菌感染,導致皮膚問題特別多。針對此類問題,可採取一些中醫方法進行調理。
  1.濕疹:身體軀幹部位的濕疹,常是大面積或一塊塊的,患者越抓越癢,甚至會流膿、流水,滲出組織液來。這是脾胃濕熱所致。
  (1)飲食方面,可以吃一些薏仁等幫助利水除濕的食物。
  (2)外用藥方沖洗患部。香茅、艾葉各30克,以1500ml水濃煎約20分鐘。放冷後兌水,再將患部沖洗浸泡即可。
  2.脂溢性皮炎:又稱感染性毛囊炎,部分屬於體質問題,並非全然因為夏季炎熱引起,好發於臉上、頭上,主要和芽孢菌、乳酸菌有關。採取抗菌消炎、清心降火的方法可以改善。
  (1)可喝蓮子龍膽草茶降心火。取蓮子10顆、蓮子芯1小撮、龍膽草5克,以水500ml煮茶,每天飲用。
  (2)選擇不剌激、pH為5.5左右的洗臉產品洗臉,以強化、安定皮膚,儘量用冷水洗而不要用溫熱水。
  (3)不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少吃甜食。
  3.老人味:老人的皮膚抗氧化物質變少,再加上激素變化,導致更多的游離脂肪酸發生氧化,包括造成特殊氣味的壬烯醛堆積。另外,老人皮脂代謝功能下降,很容易乾燥脫皮,產生皮屑、死皮,如不及時清理便會產生異味。
  (1)夏季炎熱,可適當增加洗澡的次數。可使用中藥霜桑葉、藿香、玫瑰花水煎後兌入洗澡水中給老年人洗澡。洗後應塗上一些潤膚液,保持皮膚表面濕潤,減少瘙癢和皮屑脫落。
  (2)老人要多喝水,勤換衣,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肉。因為肉類會令身體脂肪氧化,加重異味。

三、對抗泌尿系統疾病
  夏天高溫炎熱,排汗多,水喝太少,尿量相對減少,尿液濃度增高,容易結晶變成結石;若還常憋尿的話,則易造成膀胱或尿道的發炎。
  1.尿路結石:避免遭受尿路結石引發的疼痛困擾,日常應注意勿大量過度流汗。由於水分缺失,會造成泌尿道缺水,尿中草酸鈣或碳酸鈣會結晶,容易造成尿路結石發作。應對方法:
  (1)大量喝水。尤其是曾經出現尿路結石者,更應大量喝水。一般人飲水量,是將體重公斤數乘以30ml,如體重70公斤的人,至少應喝2100ml的水,但曾經有過尿路結石者,則每天應喝水4000~5000ml為宜。
  (2)按壓太沖穴。其位於腳背上,足大拇趾與第二趾兩趾中間的凹陷處。
  (3)飲決明子茶或檸檬汁。決明子茶:取決明子15克,以1000ml沸水沖泡成茶飲;檸檬汁:取檸檬半顆,全部切片,放入500ml冷開水中飲用。
  2.尿道炎:為避免泌尿道發炎,平日宜多喝水、勤上廁所,避免憋尿,不熬夜。
  (1)可多吃酸的食物,有利於對抗發炎,如喝藍莓汁、桑根汁等,富含花青素的漿果類水果。
  (2)可多喝利尿飲品,如玉米須茶。取玉米鬚5克,洗淨,用1000ml水煮茶。
  (3)按壓太溪穴(位於腳內踝後緣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