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美食掀新風 舌尖體驗拓市場

  近日,由澳門特區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打造的大型美食文旅節目——《澳門雙行線——美食文旅來打卡》圓滿收官。在12期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帶領觀眾體驗截然不同的「人間尋常味」與「精緻儀式感」雙行之旅,領略澳門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和中葡交融的歷史傳承。
  鏡頭下的澳門亮點頻出,地道風味美食、特色土生葡菜、創意料理,道道佳餚讓人唇齒生津;世遺建築、中葡歷史風物,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專案,一步一景令人應接不暇。節目播出首期就創下較央視財經頻道去年同期收視率提升81%的「好成績」,節目話題「在澳門的市場逛一逛」也在互聯網引發廣泛討論,成為當日微博內容飆升榜旅遊榜榜首,在各地掀起了一股「尋味澳門」的熱潮。

中西交融,擦亮澳門美食名片
  澳門獨特的美食文化,與其地理、歷史、文化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中西南北美食樣樣俱備,不同風味的餐館,以新鮮的食材烹調出各式美味佳饌,每一道名不見經傳的美食背後,都是400多年來不斷演變的結晶。
  2017年10月31日,澳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這片面積僅有32.9平方公里的海島小城,卻擁有近3000處用餐場所。
  要體驗澳門的獨特美食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走進澳門的星級食府或大街小巷,品嘗「澳門的味道」。在澳門,除了能夠品嘗到正宗的葡萄牙菜品外,更有獨一無二的澳門土生菜值得一試,其中糅合了葡萄牙菜及中國菜的特式,別有風味。兩者基本上可分為前菜、主菜及餐後甜品,代表菜式有馬介休球、非洲雞、紅酒燴牛尾等。來自葡萄牙的甜品來到澳門後風味依舊,其中最有名的是葡式蛋撻及木糠布甸,也是很多遊客在澳門尋覓的舌尖味道。
  與此同時,澳門的粵菜也受到西方烹飪方式的影響,其烹調方式變得更多樣。粵菜的上菜順序也與西餐不同,先上頭盤等的各式點心,隨後再上湯和主菜。點心被譽為「粵菜之花」,若想體驗澳門本地人的生活,去茶樓點一桌蝦餃、燒賣、腸粉、叉燒包、蒸排骨等精緻點心,再配一壺熱茶品味,這項活動稱為「飲茶」。此外,澳門還有豬扒包、咖喱魚蛋、雞蛋仔、杏仁餅等地道美食,它們藏在小巷和街邊,等待遊客前去探索發現。

餐飲為媒,共拓琴澳文旅市場
  美食是評估文旅吸引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澳門旅遊局持續推進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工作,持續深化「旅遊+美食」等跨界融合,展現澳門多元化的旅遊元素,提升澳門旅遊吸引力,助力拓展文旅市場。
  「澳門美食節」作為澳門一年一度的大型美食盛會,目前已成功舉辦22屆。活動力求包羅各式中外美食,集中展現澳門多元文化彙聚的烹飪藝術,也借此鼓勵澳門餐飲業界傳承並創新澳門美食文化,助力「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
  此外,為持續優化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澳門特區政府自2020年推出「特色店計畫」,與地區商會合作,以先導方式扶助具特色的餐飲及零售業,借此鼓勵企業提升特色店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長遠推動企業提高整體服務水準和品牌形象。據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統計,截至今年3月末,該計畫已推行「十月初五街區」「離島區」「東南亞美食」及「北區社區美食」共4個階段,參與商戶遍佈澳門多區及離島,獲認可為特色店的澳門商戶共有224家。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澳門經濟社會的交流愈發緊密,琴澳文旅產業開啟深度合作模式,合作區愈發趨同澳門的營商環境也吸引著澳門特色品牌走向內地,「試水」更廣闊的消費市場。今年以來,合作區接連舉辦「橫琴草地音樂節」「齊齊葡」「澳門.橫琴藝墟」等大型文化活動,借此機會,不少澳門優秀商家和澳門「老字型大小」薈萃橫琴,為遊客帶來更加豐富多樣的消費體驗,並廣受好評。
  2月28日,合作區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關於支援澳資企業發展的扶持辦法》,鼓勵「澳門特色老店」「澳門特色店」等澳門品牌落地合作區,並對實際經營滿一年的澳門企業給予15萬元至200萬元的品牌落地獎勵,為澳資企業在合作區拓展業務空間提供新契機。隨著琴澳一體化進程按下「快速鍵」,琴澳兩地將不斷彙聚文旅合力,以餐飲業發展帶動「逛吃」消費新風潮,攜手共拓文旅市場。

(《珠海特區報》李灝菀、李美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