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昨日上午在達凱達格蘭大道與公園路交叉口的台北賓館接受媒體聯訪後,隨即步行至「總統府」遞交「七一六」遊行邀請函並發表談話,宣布將在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辦「七月十六上凱道,公平正義救台灣」活動,以「司法正義」、「居住正義」為訴求,號召七月十六日民眾走上凱道遊行。而該遊行日恰巧也是民進黨一年一度的「全代會」舉行,為民進黨「二零二四」提名人進行造勢之日,如此的「撞期」安排,引起政壇關注。而且還因為這個街頭活動,發起人的背景和活動的地點,都與當年的「紅衫軍運動」極為相似,雖然在規模及持續時間上,可能遠不如「紅衫軍運動」,但是否會再次發揮「紅衫軍運動」促成「下架民進黨」的效應,則引發人們揣測。
實際上,以「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為主題的「紅衫軍運動」,其主要發起人及總指揮是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他也是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的總指揮。曾先後三次以政治犯身分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其中一次原判死刑,但在國際壓力下改判無期徒刑定讞),累計坐牢時間近二十六年,被譽為台灣的「曼德拉」,而陳水扁則是在「美麗島軍法大審」中的辯護律師團成員。但施明德發起「紅衫軍運動」的政治訴求,卻是要求時任民進黨籍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應為「國務機要費案」、其親信及家人相關的諸多弊案負責,並主動下台。
而黃國昌和陳之漢,曾經和蔡英文、民進黨有過一段甜美的蜜月期。其中黃國昌在民進黨的支持下,發起「太陽花學運」,並因此而成立時代力量,參選並當選「立委」,及與館長陳之漢發起「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訴求是針對中天新聞等「親中媒體」,讓民進黨和蔡英文吸取更多的政治能量,成為二零二零年高票當選連任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在時代力量的內部矛盾中,黃國昌與林昶佐等人的主要分歧體現在是否與民進黨合作,但在「二零零零」大選的最後關頭,黃國昌仍然公開表態支持蔡英文爭取連任。
而陳之漢則因為是反韓國瑜和反大陸,開始與蔡英文、民進黨發生密切的關係,並在二零零零年的大選中,公開聲稱「就算蔡英文的學歷是假的也要支持」。因而被政媒兩界視為「親綠」,而確實他長期對國民黨持嚴厲的批評態度。
因此,今次黃國昌、陳之漢兩人的「反水」,讓人將之與作為民進黨前主席的施明德,卻組織街頭群眾運動反對民進黨籍的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歷史事態,連結了起來。雖然,黃國昌」、陳之漢發動的「七月十六上凱道,公平正義救台灣」活動,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持續時間方面,都將遠不如「紅衫軍運動」,但都帶有明顯的針對現任執政者的性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人」向民進黨「背後捅刀」。因此,此次活動能否也像「紅衫軍運動」那樣,成為「下架民進黨」的催化劑,將拭目以待。
實際上,在黃國昌來說,其潛心理就期盼能夠促成「下架民進黨」。因為倘能實現該目標,他就將成為得益者,能夠「分享成果」——柯文哲已經公開表態,若他在「二零二四」大選中當選,將會委任黃國昌為「法務部長」。其實,更有柯文哲一度有意邀請黃國昌為自己在「二零二四」大選中的「副手」搭檔之傳聞。也正因為如此,當黃國昌在昨日記者會上,點名幾位「二零二四」大選提名人積極參加該項街頭活動時,柯文哲第一個站出來積極響應。
因此,該項街頭活動,在黃國昌的角度而言,是既反「綠」,又反「藍」,偏幫「白」。可能會與陳之漢的「政治光譜」,不太「咁KEY」。但兩人的共同訴求「司法正義」、「居住正義」,卻是一致的。
對此,黃國昌昨日在記者會上痛批,二零一六年「五二零」時,當蔡英文的就職講話談到司法改革的時候,現場掌聲如雷,大家充滿感動與期待,但七年過去了,今年「五二零」演說,「司法改革」四個字不見了,但人民的痛苦沒有不見,面對黑金槍毒、司法、政客與黑道勾結,「我們沒有辦法再忍下去了」。
黃國昌說,當這個「政府」喊出終結黑金贏回正義,有沒有看到,多少民進黨的權貴,不僅是跟黑道相互勾結,看到老大鞠躬哈腰,表現得像個小弟一樣,不惜犧牲國家利益也要幫黑道圍事。
陳之漢則是由於在中槍後對於民進黨消極的處理態度不滿,也對陳時中的防疫政策相當不認同,而與民進黨當局漸行漸遠,並大力抨擊民進黨和黑幫勾結,讓他被槍擊的真相無法大白,也指出了許多民進黨和黑幫勾結的證據。昨日他在記者會上就聲稱,他在二零一九年非常支持民進黨,當時每個候選人都說「再給我們四年」,但現在看到司法改革與其期待脫鉤,跟黑道、詐騙走得越來越近,呼籲蔡英文應該兌現競選承諾。
但這個街頭行動的其中一個訴求「居住正義」,卻可以為侯友宜所借用,就不知侯友宜能否「借艇割禾」。實際上,侯友宜在新北市掌政五年,完成了超過三萬戶的社會住宅建設,是全台各縣市之冠。目前又有六千七百六十戶新完工、八千一百五十六戶正在興建中,累計起來都是傲視全台。如果侯友宜沒有接受黃國昌、陳之漢的邀請,參與該項活動,可能會錯失宣揚自己成就的機會。據說侯友宜已經表態,在時間允許下他絕對力挺「七一六」凱道遊行;若時間不允許也會用言語向館長表達「支持你的行動,繼續往前走」、支持像館長這樣多元聲音的管道。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