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藍白合」而進行的侯柯兩陣營高級幕僚「二對二」磋商,今日下午就要進行了。但在「二對二」磋商正式登場之前,藍白兩陣營的噪音仍然還是不少。不過,從具體情況看,迫切希望能夠實現「藍白合」的國民黨,仍然是忍辱負重,沒有對「藍白合」議題進行議論,其噪音反而是「茶杯裡的風波」,是有關朱立倫爆出韓國瑜擔任黨副主席的設想是由韓國瑜主動提出的內幕,但卻引發政媒兩界的竊竊私語,認為朱立倫此舉並不得體,可能是擔心將會導致韓國瑜要「謀取」其黨主席的職位。而在民眾黨方面,則是繼續就「藍白合」議題喋喋不休,並提出了不少附加條件。這是除了柯文哲委派反對「藍白合」的黃珊珊、周瑜修來作為參與「二對二」磋商的代表之外,又一對推動「藍白合」不夠誠意的表現。
從種種跡象看,國民黨方面的想法很簡單,「藍白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將百分之六十民眾「下架民進黨」的願望化為現實,因而「二對二」磋商的功能,就是探討「藍白合」的方式,化解雙方的分歧,取得最大公約數。而民眾黨則卻要在此基礎上,「加碼」談判勝選後的政治分贓及「憲制改革」,這讓受權力不足的「二對二」磋商,難以承擔,而且極有可能會令「二對二」磋商「不歡而散」。
實際上,柯文哲和黃珊珊等人的談話內容,仍然是提出在實現政黨輪替後,推出「內閣制」,組織「聯合政府」;恢復「閣揆」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閣員要「立法院」各委員會聽證後任命;領導人須赴「國會」報告,接受各黨團質詢。他的目標是將來要產生「中華民國」第一位「總理」。而且還揚言,國民黨只有接受這些「附加條件」,才有可能實行「藍白合」。
而在藍白兩造已經確定「二對二」磋商的人員、時間和地點的翌日,亦即進行「二對二」磋商的前一天,柯文哲昨日下午在接受《TVBS戰情室》專訪時就聲稱,這幾個月下來每個政黨的民調資料一大堆,如果「二零二四」參選人縮減到一對一對決時,「勝率最高的就是柯文哲是正的」,他都看過這些資料。柯文哲又表示,年輕人不可能去投國民黨,這是國民黨最大的罩門,選票上有柯文哲,年輕人就會投柯文哲;沒有的話,不是不投票,就是去投賴清德。柯當被問及郭台銘的角色時,柯文哲表示,「要拉進來」,因為當台灣地區的領導人不太容易走出「國門」,還是需要一個人代表台灣地區領導人到世界各國去走。
這就折射出柯文哲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在非綠陣營強烈要求「藍白合」的態勢下,及連其本人也深知「四腳督」必然會流失實現「下架民進黨」機會的情況下,柯文哲不得不正視「藍白合」的議題,倘再拖下去,自己就將會背負歷史責任;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在「藍白合」成功實現政黨輪替後,缺乏政治資源和組織實力的民眾黨,在「新政府」中撈不到什麼「好處」。因而他在堅持自己要當「正」的,並要把郭台銘也「拉進來」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之外,又提出了「內閣制」及「聯合政府」的主張,盡量為民眾黨拿多幾個「閣位」。
實際上,柯文哲目前的「優勢」,只有民調比侯友宜稍高,其餘各項指標都遠不如國民黨。實際上,國民黨「家大業大」,在「國會」有三十八席「立委」,還擁有大量的政務官儲備人才;在地方有十四位縣市長,十五席縣市議長,十四席縣市副議長,三百三十多席縣市議員。而民眾黨只有五席「不分區立委」,一名弊案纏身的市長,及六席縣市議員。雖然擁有台北市政府的政務官班底,但卻是「局」級的,並非是「部會」級的人才。因而柯文哲擔心,「藍白合」勝選後,即使是他擔任「正」的領導人,民眾黨在「組閣」時也將會「吃大虧」。
對「藍橘合」有「切膚之痛」,根本見不得國民黨能夠「東山再起」,而且也是柯文哲個人友人的宋楚瑜,一方面基於更討厭民進黨的政治立場,聲稱對「藍白合」樂觀其成,另一方面對「藍白合」提出三個原則,其中的「政黨主體要維持,每個政黨不分大小,各自平等,對話起來才會公平」,正中柯文哲此時此刻的心態。看來,宋楚瑜是不負柯文哲授予「市政總顧問」的榮銜及重托。當然,柯文哲已經卸任台北市長,宋楚瑜也自然不再擔任台北市政府市政總顧問,但卻在客觀上,仍然是柯文哲的「政治總顧問」。
因此,柯文哲提出「內閣制」及「聯合政府」,就是要在「藍白合」勝選後,實行「平等組閣」,不能因為民眾黨的體量比國民黨小得多,就瓜分少一些「閣位」。即使是將原台北市政府拉雜成軍的局長「拔苗助長」地拉拔為部會首長,也要與政務官人才儲備充足的國民黨「平等分配」,不足數時還可求得宋楚瑜的原台灣省政府團隊及親民黨「立委」的支援。
倘僅是如此,還只是利益之爭。而柯文哲進一步提出的恢復「閣揆」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等訴求,就不但是「二對二」磋商應對不了,就連實現政黨輪替後的「藍白合新政府」,也將無法決定。因為這將涉及到「修憲」的層級,而在二零零五年增訂了「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二條,立下了極高的「修憲門檻」,自此再無任何「修憲案」通過。目前即使是全社會共識度較高的「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都還未有付諸「公民投票複決」,更遑論爭議性較大的涉及政治體制的「修憲案」。即使是未來有機會跨過「立法院提案」及「公民投票複決」兩度高「門檻」,柯文哲或侯友宜的領導人任期也都已經完結了。
兩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