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閩臺融合發展,努力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發揮福建在對臺工作全局中的獨特作用,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明確指出,福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以通促融一一暢通閩臺合作
  自兩岸交流大門打開以來,特別是兩岸「大三通」以來,閩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飛速發展,通過人員交流、貿易往來、資訊溝通等紐帶,緊緊地把兩地聯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中提岀,「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近年來,福建省始終牢記囑託,扎實深入推進「大四通」及「小四通」建設,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福建全省現有臺企超1萬家,實際利用台資超過320億美元,閩臺貿易額累計超1.4萬億元人民幣,每年實際利用台資、新設台資企業數量均居大陸各省市前列,18個國家級兩岸產業合作園區遍佈全省,電子資訊、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閩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進一步深化。
  二是人員往來更加便捷。福建率先實現與臺灣地區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蓋,常態化開通17條海空航線,每週往返高峰時達430個航班,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滾航線、空中直航航線組成的兩岸最便捷最經濟的海空立體通道。已經具備連接閩臺兩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術能力,為提升海峽兩岸基礎設施聯通水準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行業標準共通進展快。目前在冷鏈物流、養老照護、食品安全等領域編制了99項兩岸共同標准,為臺灣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功能的服務和「一站式」標準化服務。
  四是「小四通」惠及金門臺胞。向金門已經供水5周年,累計供水近3000萬噸,現在保持每天2萬多噸的供水。由泉州到金門,供水管道所傳遞的不僅是源源不斷的甘甜水,更是兩岸同胞之間綿綿延續的骨肉情。供水金門是「小四通」的重要J步,也是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即「新四通」的美好縮影。
  在已有成績基礎上,《意見》在推進閩臺應通盡通、暢通臺胞往來通道方面進一步提出新要求、新指向。經貿合作暢通方面,圍繞關鍵行業領域制定出臺閩臺合作放寬市場准入的特別措施,鼓勵福建自由貿易區試驗區擴大對臺先行先試,進一步支持對臺小額貿易的創新發展,積極探索促進經貿合作暢通的制度和政策。基礎設施聯通方面,加速推進閩台基礎設施聯通,適度超前開展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暢通閩臺與大陸其他地區的連接通道,爭取早日實現兩岸民眾坐著高鐵輕鬆跨過臺灣海峽的夢想,促進更多臺灣地區的商品搭乘中歐班列等暢達歐亞市場,更好惠及兩岸同胞。能源資源互通方面,大陸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體系,福建省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可共同推動兩岸能源合作及綠色轉型發展。
  此外,一直以來,兩岸行業標準難以互通,兩岸企業標準監管模式存在差異,兩岸行業標準資訊提供和服務管道更是分散難尋,給兩岸貿易帶來諸多不便,阻礙了兩岸行業間的互通互動。因此急需建立一個能夠提供兩岸相關標準、政策、規則的一站式資訊查詢及標準化技術服務平臺。此次《意見》提出要「建設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臺,鼓勵兩岸產學研企業共同制定行業共通標準」,將進一步強化標準共通和標準資訊的共用與交流,為兩岸企業提供更精准高效、標準資訊化的服務。可以預見,未來閩臺應通盡通發展為兩岸全面應通盡通之時,也是兩岸共同市場形成之時,形成一榮俱榮、高度相互依存的經濟共同體,將是決定兩岸和平統一基礎厚度的關鍵要素。
  以惠促融一共享發展機遇
  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貼近臺胞需求,把工作做到廣大臺胞心裏,才能增進臺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
  目前,大陸方面持續落實、落細「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等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落實同等待遇增進臺胞福祉,支持臺胞臺企參與大陸高質最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共用大陸發展機遇。在中央惠臺政策指引下,福建立足現狀,因地制宜,相繼岀臺「66條實施意見」「42條措施」等一系列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率先公佈225項落實同等待遇清單,陸續出臺《深化閩臺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若干措施》《促進閩臺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
  施》等政策,突出先行先試,促進交流合作,堅持需求優先,持續提升服務,為臺企臺胞在福建生活發展創造了更好條件,也擴大了臺企臺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
  在此基礎上,此次《意見》在推動落實惠臺利民方面邁岀更大步伐。《意見》充分吸收了這些年來已實施的有效的政策措施,立足福建出臺更大力度、更為開放的同等待遇政策,比如: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的意見;擴大直接釆認臺灣職業資格範圍;為臺灣農漁民在用地、融資、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特別是針對臺胞在閩求學、就業、生活及社會參與等方面可能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前瞻性地釋放一攬子政策紅利,同時提出持續優化涉臺營商環境,支持更多的臺胞臺企參與閩臺產業合作和科技創新合作,共用大陸發展機遇。客觀而言,兩岸間體制機制與行業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應與島內工商界、科研院所等組織團體加強交流與合作,暢通公眾意見回饋管道,最終通過共用發展機遇、落實同等待遇等方面,讓赴閩臺胞在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中實現與大陸社會的無縫對接,水乳交融,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祖國大陸這•個大家庭中來。
  以情促融——促進心靈契合
  兩岸同胞一家親,植根於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於共同的歷史文化。共同的語言、文字、習俗、符號認同、歷史記憶、情感傾向、價值取向,使兩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這是維繫兩岸關係最穩定的基礎。
  臺灣社會的發展始終延續著中華文化的傳統,臺灣的民間信仰、飲食習慣、節日習俗、婚喪嫁娶、祭祀祖先的禮儀都與閩粵相同。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才能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走向深處、落到實處。福建是2300萬臺胞的主要祖籍地,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命運與共,兩岸文化祖同宗、語同音、曲同調、俗同風、食同味,福建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具有天然優勢。近年來,福建持續深化閩臺社會人文交流,堅持舉辦海峽論壇等各類民間基層交流活動,深入推進實施親情鄉情延續工程,為臺灣同胞來閩參訪交流、朝拜謁祖、共敘親情提供便利,增強祖地文化對臺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著力提升閩臺交流品質,活動數量、人數、密度均走在大陸前列。
  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有利於建設兩岸共同的精神家園,為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福建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最活躍區域,《意見》圍繞鼓勵閩臺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提出打造更多文化產業合作平臺,鼓勵臺灣文化業者投資入駐,試點允許臺灣業者在閩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公司,支持閩臺業界合作制作影視精品,鼓勵臺胞申請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聯合開展非遺保護行動等措施,全力促進閩臺文化領域的融合發展。未來,可探討建立「福建融媒體創新孵化雲基地」,吸引港澳臺及海外新創團體進駐,依託福建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及南島語族等特色文化寶庫,借助電視節目、影視劇製作、數字音樂製作、虛擬現實製作、全息影像、3D影像列印等諸多高端科技實現文化創新,推進兩岸文化交流產業化發展。
  落實落細——塑造融合發展「心」環境
  該《意見》作為大陸第一份專門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印發的檔,必須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確保不折不扣執行,落地見效,塑造兩岸融合發展「心」環境。把黨的意志貫穿《意見》落實全過程,完善工作落實機制,夯實法治保障基礎,適時修訂現行法律法規,大力支持福建開展涉臺重大專案。推進《意見》落實落細充分展現大陸為臺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誠意,有利於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有利於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切實擴大臺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用暖心政策、用心落實,締造兩岸融合「心」環境。
  (王子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