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辦賀電對澳門殘疾人體育事業既是鼓勵也是「壓力」

  二零二四年第十七屆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殘奧會)已於昨日凌晨閉幕。中國體育代表團積極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殘奧精神,共獲九十四枚金牌、七十六枚銀牌、五十枚銅牌,以金牌及獎牌數「雙榜首」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風貌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大成就,展示中國精神和中國形象,爲國家和人民贏得了巨大榮譽。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昨日向中國代表團發出賀電,熱烈祝賀和親切慰問參賽的代表團成員們,並勉勵他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繼續發揚殘疾人體育的光榮傳統,再接再厲,勇創佳績,鼓舞廣大殘疾人積極康復健身,盡展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夢想;激勵全社會自信自強、奮勇向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昨日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也分別向參加第十七届殘奧會的中國香港代表團和中國澳門代表團致發賀電。但由於兩個代表團所獲得的成績有著強烈的差異,因而兩個賀電的「調子」也有所不同。
  由於中國香港代表團獲得了三枚金牌、四枚銀牌、一枚銅牌的優异成績,港澳辦賀電熱烈讚揚香港運動員挑戰極限、追求卓越,展現出堅韌不拔、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生動詮釋了獅子山精神,祖國爲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而中國澳門代表團只是派出一名運動員參賽,而且未能獲得獎牌,因而港澳辦賀電的「調子」,是讚許澳門運動員秉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賽出風格、賽出友誼」,挑戰極限、追求卓越,展現出堅韌不拔、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祖國爲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雖然中國澳門代表團不像中國香港代表團那樣獲得獎牌甚至是金牌,但港澳辦仍然發來賀電,這不但是「一碗水端平」地平視港澳的殘疾人體育運動事業,也是對澳門特區殘疾人體育事業的鼓勵,及加以「壓力」。當然,在中國澳門的運動健兒未能參加奧運的「世紀遺憾」下,中國澳門的殘疾人運動員能夠參加殘奧會的比賽,哪怕是只有一名運動員出場,也是澳門特區的機會和希望。因此,港澳辦對未能奪得獎牌的中國澳門代表團也致發賀電,這就是一種含有深意的勉勵。不但是對中國澳門代表團的嘉許,也是對澳門特區的殘疾人體育運動事業的期許。澳門特區應當以夏寶龍主任「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謀發展」的諄諄教誨,努力促進包括殘疾人體育事業在內的全員體育運動事業,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專業水平,力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首先是在「自己家門口」進行並參與舉辦的「十五運」中取得佳績,並進而促進全面發展,以無愧於「體育之城」的建設。
  其實,要說是殘疾人運動,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中,澳門可能是最早發端的。遙想當年,鄧樸方率領中國殘疾人基金會到澳門籌款時,澳門傷殘人士體育會副主席菲能地組織了一群傷殘運動員,在南灣花園跳起「輪椅舞」和表演其他運動項目,讓鄧樸方大開眼界,因為當時內地尚沒有「殘疾人體育」的概念。他在欣賞了澳門殘疾人的輪椅舞及一些比賽項目後,贊不絕口,並將之引進內地。
  在此基礎上,澳門於一九八八年首次派出選手參加在南韓漢城舉行的夏季殘奧會。澳門回歸後,澳門選手改以「中國澳門」名義參加歷屆夏季殘奧會,但卻沒有參加過冬季殘奧會。可能是因為澳門地處亞熱帶,缺乏冬季運動項目的訓練場地及實施有關。只是在三年前的東京殘奧會,因為疫情關係,中國澳門沒有派團參加。在相隔一屆之後,中國澳門代表團再次出征在巴黎舉行的十七屆殘奧會。但由於殘奧會與奧運會一樣,對運動員參賽的「門檻」要求極高,因而今屆澳門只有一名運動員參加,她是十七歲的趙巧莉,參加女子跳遠T20級的比賽,「T/F20」為智力殘障運動員。
  澳門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殘疾人士體育運動的工作,透過支援殘疾人士參與體育運動,讓他們享受體育的樂趣,有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體育局不斷與民間團體及體育總會等合作,透過財政及技術上的支援,藉著各種渠道支持殘疾人士參與體育活動或體育賽事。體育局自二零一二年開始資助澳門特殊奧運會開展「智障體育發展計劃」,藉以對具潜質發展的運動員在訓練及參賽上提供具系統性的支援,鼓勵運動員向競技體育更高水平方向努力,而資助範圍包括運動員及教練員津貼、外出參賽開支等。為全力支持運動員參與競技體育的訓練,以期在國際體育賽事上獲取更佳成績,二零一六年正式實施新修訂的「高水平體育賽事獎金頒發規章」,以獎勵于高競技水平體育賽事獲得獎牌爲原則,劃一殘疾人體育與健全人體育的獎勵規範及條文,即殘疾運動員與健全運動員的獎金金額是相同的,更能體現出體育的公平原則。
  在今次巴黎殘奧會,中國澳門代表團雖然只有一名運動員參賽,但特區政府及其體育局也「做足功夫」。從運動員的住宿、餐食、醫療保障,再到賽前適應性訓練,全團都全力以赴。並希望能夠透過參加巴黎殘奧會,作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借鑒主辦方、其他國家和地區代表團的經驗和做法,為澳門殘奧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二零二五年粵港澳聯合承辦第十五届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届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届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本澳的賽事安排,以及無障礙比賽設施建設等積累寶貴的經驗。
  不過,以「識變、應變、求變」的要求衡量,仍有很大的改善及提高的空間。一些殘疾運動員就曾經指出,他們面臨缺少資金、訓練場地和專業教練的困境。因而特區政府有必要重新審視現時的體育政策,爲殘疾運動員提供更大力、更有效的支援,幷積極聯合殘疾人體育團體和傳媒機構,加强宣傳推廣殘疾人士體育,引導和激發各類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動員社會各界關心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
  澳門殘疾人運動員堅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積極參與各類殘疾運動的精神,讓人們心靈上備受震撼,激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對夢想的追逐。就像港澳辦的賀電所期許的那樣,再接再厲、再攀高峰,進一步激勵全體澳人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爲保持澳門長期和諧穩定,不斷譜寫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華彩篇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强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