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融合」精神用好用足「東亞文化之都」名牌效應

  第十五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於昨日在日本京都舉行。作為會議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舉行了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的授牌儀式,由三國文化部門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政、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盛山正仁、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第一次官龍昊聲,分別向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湖州市、韓國安城市及日本鎌倉市的代表授牌。由此,中國澳門正式當選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增添一張亮麗的「金名片」。
  代表澳門特區政府接受頒授「東亞文化之都」名牌的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致辭時表示,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的殊榮,是對澳門在城市文化建設工作的肯定,澳門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與貿易樞紐,在東亞文化交流上,一直擔當重要角色,將持續發揮中西文化薈萃、國際交流廣泛的優勢,藉「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創建,進一步助力和深化中日韓的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為開拓亞洲文明對話作出貢獻。
  據了解,澳門特區政府將趁著榮獲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名銜的東風,進一步發揮澳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優勢,加強國際人文藝術交流,並以「東西匯流亞洲融和」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涵蓋大型文化博覽、國際會議、非遺展演,以及文化、體育和旅遊盛事等的活動年計劃。同時,進一步拓展城市文化內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設施建設,深化澳門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角色,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鑑。
  按照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的機制,明年度的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極有可能會在獲選當年度「東亞文化之都」的澳門舉行。而據報導,國家文化與旅遊部辦公廳已經於本月五日發出二零二六年「東亞文化之都」申報與評選工作的通知,請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做好本地區二零二六年「東亞文化之都」的申報工作,於今年十月二十八日之前向國家文旅部報送申報城市材料。具體要求參考《二零二六年「東亞文化之都」申報、驗收、認定及管理實施辦法》及《二零二六年「東亞文化之都」評分導則》。按照相關慣例,將於明年九月間舉行的第十六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將會向獲批評選為二零二零年「東亞文化之都」的中日韓城市頒授名牌。如果這個會議果然是在澳門舉行的話,由在剛獲得頒授「東亞文化之都」的澳門所舉行的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又向新一年度榮獲「東亞文化之都」的城市頒授名牌,就體現了循環不息、前赴後繼、薪火相傳的精神。當然,更是折射了澳門特區在擴大東亞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促進世界文化多樣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注意到,今次隨同歐陽瑜司長前往日本東京出席第十五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及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授牌儀式的官員,除了是「例牌」的及曾經參加二零二五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活動的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之外,還有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此顯示,澳門特區政府已經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旅融合」論述,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度融合發展」。這爲新時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實際上,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二者有著天然的聯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旅的需求日益增長,現在的文旅活動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出行觀光,而是大衆的休閑活動。同時,人們對于文旅融合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在此情勢下,文化就是旅遊資源的重要來源,通過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豐富旅遊産品類型和旅遊活動內容,壯大旅遊業的規模體量。因而「以文塑旅」高度概括了文化建設對于旅遊業發展的支撑功能,而「以旅彰文」則突出强調了旅遊發展對于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做好「以文塑旅」,才能實現「以旅彰文」,反之亦如此。促進文化和旅遊優勢互補。
  「以文塑旅」,就必須從「旅遊+文化」的角度推動融合發展。一是旅遊與文化元素相融合,結合地方文化資源禀賦,深挖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藝術文化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等文化內涵,根據旅遊開發對象特色,將文化元素融入旅游載體。二是旅遊與公共文化設施融合,推動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進旅遊街區、景區、公園、遊園等旅遊場所,開展文化便民惠民、文化志願者服務等活動,增加旅遊活動空間的文化屬性。三是旅遊與公共文化服務相融合,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美術展覽、藝術表演、讀書活動、公益講座等公共文化活動引進旅遊活動空間,提升旅遊場所的文化氛圍。四是旅遊與文化産品相結合,大力開發旅遊演藝、主題公園等文化旅遊産品。將文化創意融入旅遊商品的設計開發,提升旅遊商品的文化品位和內涵。
  「以旅彰文」,就必須從「文化+旅遊」的角度推動融合發展。一是加强文化設施場所的旅遊開發利用,提升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的旅遊功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開發各種專項旅遊産品,增加公共文化空間的旅遊屬性,加强文物的保護開發利用,在充分保護文物的基礎上對文物進行旅遊利用開發,活化文物資源,形成一批公共性文化景觀。三是加强非物質文化的旅遊開發利用,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爲重點,結合地域特色,進行非物質文化展示、非物質文化技藝演示、非物質文化體驗等旅遊活動開發,大力發展非物質文化旅遊旅游。四是加强文化藝術活動的旅遊開發,以地方文化藝術地標、大型演唱會等精品爲旅遊吸引物。
  「文旅融合」,這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一環,應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積極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中所揭示的「旅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消淡博彩業對澳門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的重要性,並讓內外遊客感受到「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化沉澱,進一步強化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並增強遊客們在澳門旅遊的獲得感。
  本來,從澳門回歸祖國的那一天起,特區政府就有了「文旅融合」的「朦朧感覺」,將旅遊局納入社會文化司管理。但後來卻以旅遊業務實質上是專指博彩業與經濟財政範疇密切相關為由,將旅遊局劃歸經濟財政司管理。其實,這正是暴露了特區政府對澳門經濟財政過於依賴博彩業的心態,也與從中央到對方,以至是香港特區,在政府體制上是將文化和旅遊「捆綁」在一起,如中央的文化和旅遊部,地方的文旅廳(局),香港特區的文化旅遊局,背道而馳。
  希望岑浩輝在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為第六任行政長官後,在「組閣」時,將此「歷史顛倒」的情況,再顛倒過來,「校正回歸」,將旅遊局重歸社會文化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