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連日來,兩岸同胞舉辦各類活動共度中秋佳節、共敘情誼。
一輪明月照家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秋晚會在北京舉行
月亮、玉兔、桂花、燈籠……9月13日晚,由臺盟中央和全國臺聯共同主辦的「一輪明月照家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秋晚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通過視頻致辭表示,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們的國家滄桑巨變,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不可阻擋。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讓我們共同祈願祖國繁榮昌盛,早日統一。祝願同胞鄉親團圓美滿!
全國台聯會長、臺盟中央副主席鄭建閩,臺盟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江利平、民建中央副主席孫東生、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王路、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盧國懿,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邱小平,國家民委專職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查顯友,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臺盟北京市委會主委陳軍,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鄭平、王慧,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中央台辦、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及其他相關單位的領導,在京常住臺胞和在京盟員約900人觀看晚會。
「兩岸一家親,這個活動是兩岸同胞團圓相聚的佳節,我每年都會來參加。」在京臺胞吳宜蓁表示,「我還帶領了公司裏的臺胞員工們一起來觀看晚會,希望能讓更多臺青融入大陸」。
晚會在節目《彩雲追月》中拉開序幕,將觀眾帶入雲月嬉戲的唯美畫卷。隨後,晚會在「明月寄相思」「天涯共此時」「千秋家國夢」三個篇章中層層遞進,10餘個精彩節目以舞蹈歌曲、傳統藝術等形式相繼上演,繪就了海峽兩岸天涯共此時的團圓佳景。晚會現場,歡聲笑語與動人旋律交織在一起,精彩的表演傳遞著中秋佳節的美好祝福。
應邀參與晚會、歌曲《原鄉》的演唱者臺灣音樂家楊慕表示,這首歌曲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對故鄉的眷戀。因為工作原因,他長期來往於兩岸。「對我來說,兩岸都是家。每逢中秋節,相信每個人都會想念自己的家人,借次機會,將歌曲獻給在場的同胞們,祝大家中秋快樂。」談到兩岸交流,他正在策劃關於詩歌的相關活動,希望未來能夠通過音樂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臺灣青年瞭解中華詩詞之美。
「很開心參加這次晚會,看到大家歡聚一起共度佳節,讓我覺得非常有歸屬感。」臺灣演員魏奇奇在此次晚會中演唱了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她笑著說,歌詞「兩岸從來是一家」正是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兩岸一家親,我們都是中國人。
就讀於北京理工大學的臺生林聖傑在看完晚會後感歎道,「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數千年來,人們望月懷遠,思念親人。月亮,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思念的載體,寄託了人們心中最深沉最樸實的情感,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今夜晚會緊緊圍繞著月亮為主題,以朗誦,舞蹈,歌唱的形式表現,精彩紛呈。祝願兩岸同胞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臺生李欣樺被濃厚的節日氛圍所打動,她說,晚會通過精彩豐富的文藝節目展現了兩岸深刻的歷史與文化聯繫,節目既有經典的民族音樂,也有現代舞蹈,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這團圓的時刻,與大家共度佳節讓我倍感溫馨,也更深感中華民族團結的力量與祖國的繁榮昌盛。
月餅很甜心裏很暖
——兩岸同胞在閩共迎中秋佳節
中秋節前夕,在福州市臺協會組織下,500餘位兩岸同胞歡聚一堂,暢敘鄉情鄉誼。
臺上,二胡獨奏、古風舞蹈、非遺武術展示等傳統文化節目接連上演;台下,兩岸同胞一起賞月、剝柚、吃餅……來自臺灣南投的福州大學大一新生張鑫方第一次在大陸參加中秋聯誼活動。「兩岸有很多相同的中秋習俗,尤其是團圓的寓意,是兩岸對中秋節共同的情感寄託。」她說,雖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過中秋,但她打算和同學相約在鼓山賞月。
在舉杯共飲的時刻,許多臺胞通過視頻電話向在臺灣的親戚朋友送去節日祝福。福州市臺協會會長蔣佩琪說,每年中秋佳節之際組織台商臺胞聚在一起,讓大家在福州同樣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同時也為他們搭建結交朋友的平臺,在學習、生活、就業創業等方面提供幫助和支持。
在廈門,兩岸同胞迎接中秋節少不了「博餅」這一項閩臺地區特有的活動。根據廈金兩地的民間傳說,這一活動與民族英雄鄭成功密切相關,最初是為緩解士兵們的鄉愁,至今流傳數百年。2008年,「中秋博餅民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前,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舉辦了中秋博餅聯歡晚會,兩岸同胞一起博餅、話家常。搭乘廈金「小三通」航線從金門來廈門參加中秋活動的中國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陳玉珍說,她雖然經常來廈門,卻是首次來參加中秋博餅活動,一來就被現場的熱鬧氛圍感染了。
「中秋是我們中國人講究團圓的日子,這樣的活動讓大家聚在一起享受團圓的溫馨,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兩岸真正團圓。」陳玉珍說。
在泉州,福建省臺聯、泉州市臺聯、泉州台商投資區聯合舉辦「鄉親相愛一家人」中秋聯誼活動。臺胞們圍坐在一起,動手製作月餅,然後品團圓福餅、喝高山茶。
在「臺胞講給臺胞聽」環節,臺灣老字型大小品牌「唯王」食品的職業經理人、臺胞淩大偉分享了自己2018年來泉州打拼的故事。他說:「無論在臺灣還是大陸,一樣明亮的月光,一樣味道的月餅,承載著一樣的思念,連接兩岸。」
「月餅很甜,心裏很暖。」在泉州台商投資區定居多年的臺胞孫以文說,和大陸同胞一樣,臺灣也格外看重這個「團圓節」,兩岸中秋習俗同根同源,寄託著中華兒女期盼月圓人團圓、家家喜樂平安的美好心願。
月是故鄉明
——兩岸婚姻家庭成員中秋在漢話團圓
9月14日,兩岸婚姻家庭成員中秋賞月活動於武漢古琴臺舉辦。來自臺灣湖北同鄉會、武漢同鄉會以及在臺、在漢的50餘名兩岸婚姻家庭成員歡聚一堂,共迎中秋,暢敘團圓。
《好春光》《阿裏山》等歌舞及黃梅戲經典唱段在知音琴臺悠揚迴響。湖北省歌劇舞劇院以融入鄂臺兩地特色的精彩演繹,生動展現兩岸同胞共慶中秋、寄託思念的美好情愫與同根同源的文化脈絡。
臺灣青年許懷之,現任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書院)講師,他與湖北仙桃姑娘陶紫薇因學習《中國戲曲史》結緣。活動中,夫妻二人瞭解到眾多兩岸婚姻家庭的故事,深受觸動。許懷之稱兩岸同胞皆中國人,盼加強交流為融合發展獻力。陶紫薇表示臺灣和湖北都是家鄉,期望未來兩岸有更好的往來。
「回娘家探古訪今,加深了對家鄉文化底蘊的認知。」臺灣武漢同鄉會高雄分會會長、臺灣非盈利幼稚園園長劉潔表示,家鄉武漢是溫暖的支撐與堅實的後盾。她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早已將家鄉文化底蘊融入幼教傳承之中。此次,她率領臺灣幼教團隊來漢參訪交流,期望促進兩岸交流,傳承中華文化。
「親情是永遠割捨不斷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何鷹鷺赴臺結婚27年。提及每年受邀回家鄉中秋團圓,她滿心感動,深感兩岸血濃於水。渴望兩岸常來常往的她積極宣傳家鄉,推動臺灣同胞認識、投資、紮根湖北,攜手共創兩岸融合發展的美好未來。
(臺晟/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