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3日電】記者3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先後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據介紹,這些先烈大多數沒有留下姓名。目前,有姓名可考、已列入各級政府編纂的烈士英名錄中的僅有180萬人左右。
為告慰先烈、教育後人,各地修建了烈士紀念設施。烈士紀念設施包括烈士紀念墓、烈士陵園、紀念堂(館)、紀念碑(亭)、紀念塔(祠)、紀念塑像、烈士骨灰堂等。
1986年,中國制定烈士紀念設施分級管理辦法。1995年,完善四級管理保護體制。近日,民政部、財政部下發關於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建設管理保護工作的通知,對相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至此,中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制度全面建立。
據統計,目前,全國有重點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181個,其他縣級以上保護單位約3000個,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的有1133個。此外,全國還有100多萬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餘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
海峽兩岸共祭炎帝神農氏大典在湘舉行
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3日下午在西安會見來陜西參加“辛卯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等活動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雙方就當前兩岸關係發展交換了意見。
3日上午,來自台灣的190餘位湘籍人士及後裔在清明節期間齊聚湖南炎陵縣炎帝陵,祭祀先祖。這是海峽兩岸第二度攜手共祭炎帝大典。
3日,蒼山林海中的炎帝陵被裝點得格外莊嚴肅穆。10時許,參加祭祖的台灣同胞身披黃色綬帶,在六位手捧花籃、身著古裝的少女的引導下徐徐走到莊嚴雄偉的神農大殿前,祭祀大典在紛飛的春雨中正式開始。
擊鼓九通、鳴金九響後,在數百人同唱《祭炎帝》的樂曲歌聲中,參加祭祀活動的全體台灣鄉親及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共200多人,以三牲五穀、素果時饈、鮮花雅樂之儀,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殿。
台灣中華湖湘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張京育領銜敬香、獻花籃、讀祭文後,參加活動的海峽兩岸來賓和遊客,在春雨中排成幾條“長龍”,依次走進炎帝神農大殿祭祀鞠躬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