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安施政作風和技巧日趨穩健嫻熟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鍛練,尤其是經歷過一些失誤教訓之後,特首崔世安的施政作風日趨穩健,操作技巧也日趨嫻熟。昨日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的表現,可能是掌聲多於噓聲的一次,並將成為他將能擺脫某些人的成見,從而掌握輿論主導權和制高點的轉捩點。倘能繼續保持和弘揚此作風,就將會「甘蔗倒吃節節甜」,越來越進入狀況,威望越來越高。

實際上,崔世安昨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表現,確是可圈可點。其中,既有在團隊合作方面,他的幕僚班子能夠以超前意識,在正確分析現實的基礎上,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正確的推測和判斷,不斷地注意觀察和思考那些即將發生或尚未發生的事情,從不為一般人所注意的平凡事例中看到的事物的本質及發展趨勢,及時、快速地作出判斷。預先面對議員一些專業性甚強的質詢,能夠條分縷析,對一年多來飽受非議、攻擊的「萬九公屋」、「通貨膨脹」等問題,一一擬就答案,並列舉了時間表等,十分清析。因而有網友嘲笑「民主派三兄弟」每次都推出的道具「萬九公屋時間表」,這次卻失效了,下次應有「新意思」。這就顯示,特區政府各業務行政主責部門之間的合作。尤其是剛成立的政策研究室,充分發揮了智囊作用,預前提供研究素材,其主任劉本立在會後又及時向記者們「解畫」,隨後其工作人員還繼續跟進,向各媒體提供書面素材。不但是做好了其「智囊」、「參謀」的本職,而且也提供了部分原本應由新聞局承擔的「政府化裝師」的功能。既此,政策研究室還應盡快落實其組織架構,除了現時所具備的經濟和法律人才之外,還應增加政治、社會、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使到政策研究室不但能如昨天那樣,在經濟事務上充分發揮作用,而且在其他的各個領域,也能得心應手,以全面地弼輔特首崔世安和特區政府的工作,使得特首崔世安和特區政府的施政更為順利。

也有在技巧運用方面,不知是「錯有錯著」,還是「有所預謀」,發放現金津貼形成了「朝四暮三」的效果,這可能比一筆過發放七千元的效果更佳,在「五一」到來之前,部分地紓解了民怨。為此,網友們的評議頗見特色,有以「朝三暮四」的典故作形容的;有回顧了前任特首何厚鏵曾說過「八千多得滯,七千唔系幾好意頭,咁就六千啦」,而崔世安在去年發放六千元的基礎上,今年先是發放四千元,接著在臨近「五一」時再發放三千元,既能避開「唔好意頭」的七千,也能達到稍為高於去年六千元的效果的;也有以今年兩次發放現金津貼的數額為話題,將之形容為「先死(四)後生(三)」的。雖然都是侃調,但比起以往的尖酸刻薄,倒是善意中又有活躍氣氛。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墮入「做又鬧唔做又鬧」的「父子騎驢」效應,預期到必會有人批評分派現金分享將會進一步刺激通貨膨脹,崔世安昨日引經據典地分析,去年本澳擺脫了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經濟增長錄得百分之二十六點二的實質增長,失業率創下百分之二點七的新低點,年通脹率為百分之二點八一,澳門通脹壓力較其他地區相對為輕一些。而根據統計局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年澳門居民住戶收支調查供給及需求模型進行測算,每一千元的現金補助所引起的通脹升幅是少於百分之零點一五。也就是說,昨天宣佈的三千元一次性補助所引起的通脹升幅是少於百分之零點四五,影響頗為微小。這種預先打預防針的辦法,應能將一些人本來要打的「刺激通脹牌」的效果,消弭在最小程度。

 但崔世安並不滿足於此,將「先講先贏」的策略效應推往更前,指出澳門年累計通脹率預計在下半年將逼近百分之五的水平,並呼籲廣大民眾在面對通脹升溫時,能採取理性、冷靜的態度,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通脹預期。崔世安又承諾,特區政府將盡最大努力協助居民應對通脹,包括保障民生必需品的供應、促進市場開放競爭、防止趁機囤積物資等違規情況,提升市場價格信息的透明度;特區政府還將繼續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盡力穩定居民對通脹的心理預期,避免人為因素令通脹增添壓力。並指出特區政府還有其他紓緩通脹的配套措施,包括鼓勵企業調高薪酬、協助中產解決長遠的住屋問題、鼓勵持續進修、促進職業多元化及推動專業認證、研究提升職業稅免稅額、進一步健全退休保障制度等。此外,還提出了壓抑樓價的多項具體措施,……等等。

昨日崔世安針對通貨膨脹問題,作出了許多消解性的解釋,這可見他是把舒緩通脹問題擺在特區政府當前施政的重點位置上的。澳門居民感受到通脹的壓力,這確是事實。但我們更應跳出澳門這個框框,看看別處的情況。實際上,昨日《南方日報》就報導,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調查,廣東省今年第一季度的通貨率,受基期因素、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及春節效應等因素影響,繼續走高,因此上漲百分之四點九,但也比全國低了零點一個百分點。就此而言,澳門目前的通脹率比臨近地區低。這與澳門特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分不開,更與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但是,仍有人指責說,通脹是特區政府造成的。這顯然是「逢政府必罵」的習慣思維在作怪。通貨膨脹真的是政府造成的嗎?且不說政府曾為遏制通脹做了的大量工作,就說是通脹的形成原因,也與政府沒多大直接關係。眾所周知,澳門本身沒有資源,絕大部分副食品是靠由內地運來。在人民幣投資升值,內地主要農糧副食品產區自然災害頻仍而致減產等因素影響下,導致作為澳門主要消費品的副食品升價。而去年內地地震頻發,使鋼鐵、水泥等產品需求提升,加劇相關產品的漲價預期。另外,澳門的物價如油價等又受到國際影響,最近更因日本地震導致的複合型災害影響,當地農副產品不能輸來澳門,預期還因當地汽車、電子工業受災停產,汽車、電腦、電視機、手機等的脹價也在預期之中。何況,世界各國都在檢討核電政策,可能會走油氣發電的回頭路;而偏在此時,主要油氣生產國發生「茉莉花革命」或戰爭動亂,必會導致油價飆升,從而全面帶動物價急升,甚至不排除將會發生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導致的經營困難、物價急升的情況。因此,澳門的通脹主要是輸入型通脹,並非是什麼由政府所造成。

當然,本土因素也有,就是薪酬等生產成本急升,導致飲食業等加價。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外來熱錢甚麼都炒,在內地還炒蒜頭、綠豆,甚至連食鹽也炒。既然如此,那些流到澳門的熱錢,就必然會將資金投放到具有長遠投資價值的樓宇。崔世安昨日宣佈的收緊樓花貸款,尤其是非本地居民樓宇上限為五成,其防範外來熱錢投機而進一步推高樓價的意味就十分強烈。

因此,那種把形成通脹的責任都推給特區政府,並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我們當然是應當提醒特區政府,必須關心民瘼,幫助居民抵抗通漲,並提出可行的建議。但就不應不顧事實地亂作批評指責,這並非是幫助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和品質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