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祿 張冬梅
一、引言
生活幸福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影響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長期以來都存在認知偏差。過去100多年來,新古典經濟學一直認為,影響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財富,只要經濟增長的速度超過人口增長的速度,人們的幸福水平就會提高。因此,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就是財富最大化。國內生產總值(CDP)也因此被作為度量人民生活狀況的唯一工具。但大量的研究顯示,經濟增長的標准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總體幸福水平。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和日本的人均絕對收入大幅增長,但人民的主觀幸福(Subjectivewell-being)平均值並沒有出現相應的提高。單純用GDP來度量人們的幸福水平是有缺陷的。
心理學家很早就開始採用直接詢問的方法來瞭解人們對自己生活的主觀看法和感受。該方法隨後被日益增加的經濟學研究採用。直接詢問的典型問題是“英國家庭跟蹤調查”提的問題:“總體上你對你的生活有多滿意?”回答的量表有7個選擇,“1為“一點不滿意”,“7”為“完全滿意”。通過直接詢問的方法獲得的主觀幸福水平,可以用於評價總人口和部分人口的生活質量。
早期很多人對直接詢問的方法有懷疑,認為:1)主觀幸福的回答反映的是人們對生活的主觀看法,凋查答案可能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實際幸福水平。2)主觀判斷非常依賴帶有很強的生活和文化特徵的參考框架,不同國家的答案難以比較。然而,大量的研究已否定或減少了人們的疑問。首先,目前大家都一致同意,幸福是一個超越不同文化的概念。個人通常非常清楚自己是否幸福以及幸福的程度。其次,這種簡單方武測量幸福獲得的結果同更複雜的檢驗結果,其它人對被調查對象的評價以及行為學度量的結果都基本一致。再次,直接詢問調查方式的測量方法在內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方面都達到很高的科學標准。
近十多年以來,主觀幸福研究已成為經濟學和心理學領域的熱門主題。雖然主觀幸福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但該領域需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Bjómskov、Cupta和Pedersen(2008)認為在理論和實証層次,一個國家的經濟績效對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仍然沒有得到統一的認識。Dolan、Peasgood和White(2008)通過系統研究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文獻之後得出的結論是,現有的証據基礎並不如人們所說的那麼堅實。中國大陸自1999年以來發表有關主觀幸福的研究論文超過800篇。這些論文多是一般性的論述,實証研究較少;少數實証研究主要是針對某些特別群體譬如老人、護士,很少針對整體居民;很多調查沒有說明研究方法,比較嚴謹的研究論文僅幾篇。對澳門居民的主觀幸福研究更少,可檢索到的淪文只有1篇。
澳門是一個既不同於內地,也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獨特微型經濟體。澳門人口54萬人,94%是華裔,內地出生的居民占總人口的47%,生活習慣同內地差不多。但澳門又與內地不同。首先,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下,澳門實行與內地不同的社會制度。其次,由於葡萄牙近400多年的統治,澳門的文化融合了大量的葡萄牙文化。第三,澳門是世界最富裕的經濟體之一。按匯率計算,澳門2008年人均GDP達39518美元,是亞洲首富。
基於澳門的上述特徵,調查澳門居民的主觀幸福水平,分析影響澳門居民主觀幸福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通過瞭解微型經濟體居民的主觀幸福,有助於增加對不同經濟體的幸福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其次,可以為現有幸福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微型經濟體的實証研究案例。最後,通過分析瞭解澳門居民的主觀幸福水乎和影響因素,有助於澳門特區政府制定更能滿足社會期望的施政政策和為中央政府有關澳門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設計與預調查
問卷由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與研究中心和英國Salford大學博彩研究中心共同設計。有關主觀幸福的問題為“總體而言,目前你覺得你的生活有多幸福?”。答案的選擇從“1”到“10”,“l”為最不幸福,“10″為最幸福。在問卷設計完成後,調查人員在澳門兩個街區通過攔截進行了預調查,15位受試對象對問卷上的問題和備選答案能正確理解。問卷問題和回答選項見表1。
2.研究對象、調查與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為16歲及以上的澳門居民。抽樣框為澳門住宅電話號碼簿。抽樣方法採用系統抽樣方法,每隔9個號碼抽取一個號碼直接打電話進行訪問。如果被抽到的家庭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不止1人,調查員用基什網格(KishGrid)方法從中進行選擇。調查時間是2009年8月-11月。共撥打5643個電話號碼,其中有408個電話號碼為非住宅、傳真、加密號碼及沒有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的住戶。在5235個符合條件的電話中,成功電話訪問了1506人,應答率為28.8%。對完成的1506份問卷設有獨立的抽查復核機制。應用SPSSll.5進行數據錄入並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主觀幸福水平
1506例被調查對象的主觀幸福水平乎均值為6.83,標准差為1.70。這與特區政府200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綜合生活素質基準研究”調查的主觀幸福水平平均值3.47(最高分為5分),標准差為0.86基本一致。與Veenhoven用類似問題調查澳門鄰近地區的結果相比較,澳門居民的主觀幸福水平分數與2007年內地居民的6.72分,2005年香港居民的6.77分接近,但低於亞洲其他地區分數。
2.不同群體的主觀聿福水平
不同群體的幸福水平有差異(見表1和表2)。從性別看,女性比男性更幸福。從婚姻狀況看,最幸福的是未婚的,其次是結婚和同居的,喪偶、離異和分居的則是最不幸福的群體。從年齡上看,主觀幸福水平同年齡呈負相關關系,年齡越大,主觀幸福水平越低,主觀幸福水平最低的是60歲及以上的群體。從收入水平看,除了無收人群體(學生或全部時間料理家務的除外),總的趨勢是收入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水平越高。從有無小孩方面看,有小孩者比沒有小孩者幸福。從受教育水乎的角度看,教育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水平越高。從就業方面看,全日制工作者和自己當老闆或是合夥人的主觀幸福水乎明顯高於因健康原因沒有工作者、失業者和退休者。從健康方面看,越健康者的主觀幸福水平越高、從出生地看,在澳門出生群體的主觀幸福水平要高於大陸出生的群體。
3.特徵變量對主觀聿福水平的影響分析
從表2中各變量對主觀幸福水平效應的估計值(PartialEtaSquared)可知,健康狀況、收人狀況、就業狀況,教育、年齡、婚姻狀況,童年在哪裏度過、有無18歲以下小孩供養、性別對主觀幸福水乎均有解釋作用,能解釋的比例分別為10%、3.2%、3%、2.2%、1.7%、1.6%,0.9%、0.5%、0.2%,說明人們的主觀幸福水平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效應估計值提示人們的主觀幸福水平除了受本研究涉及的因素外,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
4.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把“總體而言,目前你覺得你的生活有多幸福”作為應變量,把表1中的變量作為自變量,劇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ordinalregression)進行統計分析。對模型巾是否所有自變量的偏回歸系數全為0進行似然比檢驗,檢驗結果是p
將以上結果同國外類似研究比較,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收人
從主觀幸福水平平均值看,調查結果支持了Eastedin(1995)悖論,即收入水平同主觀幸福水平的聯系不是很緊密。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收入同幸福的聯系越來越弱。本調查結果也支持了Craham(2005)所總結的相關實証研究的結論:大多數幸福研究文獻發現,在一國內部,從平均水平來看,富人的幸福水平高於窮人,同時跨國和跨時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平均幸福水乎幾乎不相關。平均來看,富國比窮國更幸福;幸福水平隨著收入上升到一個點,但不會超過這個點。然而即使是在幸福水平較低、較窮的國家,也不存在平均收入水平和平均幸福水平的明顯相關性。”
與內地比較,澳門居民的人均GDP是內地的6倍,但被調查對象顯示的主觀幸福水平同內地僅有很小的差距。在澳門不同的群體中,收入對低收人群體(8000澳門元以下)的主觀聿福水平有直接的影響,但進人中等收入(8000澳門元以上)之後,收入就不是直接影響因素,
(2)教育
大量研究發現,教育水平的提高與主觀幸福有正相關關系,尤其在低收人國家的正面影響更大。但也有研究發現,中等水平的教育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