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以為,他大搞「廢統──終統」的那一怪招,就可輕易地挑起北京的怒火,在發表強硬甚至是過激「批扁」言論的同時,採取若干手段如「經濟封鎖」、「停止兩岸交流」、「懲罰綠色台商」…等以作「反擊」。這樣,他就可渾水摸魚、上下其手,大肆散播「中共威脅論」,挑動部份台灣民眾的「仇陸」情緒,撕裂族群,以利於民進黨可繼續偏安一隅,自我稱「國」的同時,又可轉移人們對陳氏家族腐敗徇私的視線和政治道德壓力,以減輕「跛腳群候症」的症狀。
但貌似聰明,實質卻是政治幼稚以至愚蠢的陳水扁,卻是再一次打破了算盤:北京高層在以嚴肅及頗具說服力的辭言批判和警告陳水扁再次「玩火」,宣示了中央政府將不惜一切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同時,不但沒有採取「經濟封鎖」等「懲罰」舉措,相反還進一步釋放出更具深層次的惠台措施。近日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台辦、社會勞動保障部、財政部、民政部、公安部就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解決部份定居台胞生活困難問題的通知》,對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定居台胞工作提出了要求;對各級統戰、台辦、公安等涉台工作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定期走訪定居台胞、配合有關職能部門解決定居台胞具體生活困難等方面明確了職責;對定居台胞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方面的問題制訂了政策;對部份生活困難的定居台胞在社會救助以及各地採取各種措施妥善解決定居台胞生活困難問題作出了規定。
比照於北京高層對陳水扁「終統」所展現出的「硬的更硬」──「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這項解決部份定居台胞生活困難問題的「惠台」政策措施,則是進一步體現了」貫徹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更能體現胡錦濤在作「胡四點」講話時所說的「『台獨』分裂勢力越是想把台灣同胞同我們分隔開來,我們就越是要更緊密地團結台灣同胞。無論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並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地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的「軟的更軟」精神。看來,陳水扁要藉「終統」來挑撥部份台灣民眾「仇陸」情緒的圖謀,將又一次遭到嚴重挫敗。
解決部份定居台胞生活困難的新舉措,與開放台灣水果輸銷大陸、對在大陸就讀台灣學生採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允許台生畢業後在大陸就業、簡化台灣民眾入境大陸的手續…等,都是胡錦濤「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的指示精神。集中一點,就是「執政為民」、「以民為本」──「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對台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實際上,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也是十三億中國人民的一員,既然是「執政為民」、「以民為本」,就應將此項正確政策惠及台灣同胞,而不應將兩岸民眾人為地區隔開來。盡管現時兩岸尚未統一,中央政府的政策不能直接在台灣地區實施,但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在大陸定居或就業、就讀、探親、旅遊的台灣民眾,他們在大陸各地各級政府的管理範圍內生活,中央政府「執政為民」、「以民為本」的精神,就應在落實到當地大陸居民的同時,同樣也惠及於當地的台灣同胞,使到他們與當地居民一樣充分地感受到中央政府的關懷,從而更為加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理念。
這方面的道理,是很淺顯的:說一百遍道理,不如做一個實際行動。在過去的人民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無需宣傳太多的政治理論──實際上普通百姓也不懂得那多麼艱澀的馬列理論──只需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地方政權領導他們打土豪、分田地,使他們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共產黨走。同樣,台灣地區的大部份民眾,尤其是中南部的農民,對「一個中國」的理論不甚了了,也難以區分「統」與「獨」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但倘大陸政府能採取務實的而不是花架子的惠台措施,使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他們的心裡就會感受到大陸政府比台灣當局更為關心他們的福祉,並潛然默化地產生和強化「兩岸一家」的情感。「台獨」分裂勢力要搞什麼「去中國化」、「台獨建立」,就將喪失民心基礎,更為困難。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問題解決後,必然會產生政治願望。近來,隨著在大陸投資的台商越來越多,並在盈利、發展中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實力地位,因而開始關心所在地區的社會事務,積極捐輸社會公益事業。而在大陸就業、就讀的台幹、台生,也開始活躍於其居住地和學校的民主自治事務,參加當地合法團體和學生會的活動。就此,就引伸出一個在大陸定居的台灣同胞是否也應擁有參政議政權利的問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他們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一員,理所當然地享有作為中國公民的所有政治權利。而且從實踐上看,既然當年共產黨領導農民兄弟打土豪、分田地,他們在獲得實質利益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當家作主」的強烈願望,積極擁護人民政權並參加其工作;那麼,讓在大陸的台商、台幹、台生及定居台胞也擁有與大陸居民同等的政治權利,讓他們也充分地享受到作為一個中國公民的好處,相信也是有利於他們明確理解中國共產黨不單止是代表著大陸人民最根本的利益,而且同樣也是代表著他們的基本利益,從而強化「一個中國」的意識。近日藉著「兩會」召開之機,有台灣媒體和同胞關注到並非在大陸出生的台胞能否參加內地基層人大代表選舉的問題,顯示這個「經濟影響政治」的效應,正在漸漸顯露、發酵。中央政府似是宜緊緊抓住這一利好苗頭,及早調查研究並作出因應措施。滿足在大陸定居、就業、就讀的台灣同胞的「當家作主」願望,以利於進一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