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慘敗使馬英九無須再側著身子作戰

在台北市長選舉一役慘敗後宣佈此後「退出政治」的宋楚瑜,盡管仍然無限留戀政治權力和「鎂光燈照耀」的日子,還在操弄甚麼與無黨聯盟結盟組成「第三勢力」,及「連宋馬王密會國親聯盟」,以求「發揮最後餘熱」,但卻得不到積極響應,而終於黯然赴美探親兼散心去了。然而,在臨上飛機前,他還是特地拿出一隻四十年前的手錶,暗示自己「還能走」,這被台灣政壇解讀為他「可能仍將重返政壇」。因而受到媒體批評,指他是無意優雅下台,也沒有下台的智慧。但是,他的政治生命終究是完結了,如果還是看不破政治現實,台灣民眾留給他的掌聲,將會越來越稀落。

這個結局,當然是宋楚瑜咎由自取。本來,他是意圖以參選台北市長來作籌碼,挾迫馬英九與他作政治交易,在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藍天換綠地」後委任他出任「行政院長」。另一個意圖,則是維繫住親民黨在台北市的基本盤,保住原有的八名市議員議席,防遏親民黨的進一步「泡沫化」。

但事與願違。宋楚瑜似是忘記了,台北市的泛藍選民在吃過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趙黃相爭,阿扁得利」,及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他脫離國民黨自行參選,導致本來尚未擁有足夠實力的陳水扁「冷手執個熱煎堆」的虧後,懂得自主地操作棄保;也似是忽略了自己頭上的光環已經漸漸褪色,台北市的泛藍支持者也開始討厭他那種權謀機心的現實;終於以百分之四點一四的極低得票率(跨不過百分之五的門檻,連選舉補助金也領不到)敗下陣來,而且也根本無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親民黨在台北市議會只獲得兩個議席,其他六位爭取連任的候選人遭受「排擠效應」,被踢出局。連被宋楚瑜瞧不起的新黨也不如,因為新黨推出的四名候選人,全部上壘當選。

這樣的結局,其實正符合馬英九及其團隊的心意。因為此後馬英九再也不用擔心宋楚瑜有恃無恐地跳出來攪局干擾他的戰略部署了。而且,宋楚瑜折翼後,連戰、王金平等國民黨元老要聯手宋楚瑜「約制」馬英九的「籌碼」,也告失靈。應當說,專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後的馬英九,清除了這塊絆腳石之後,將可專心佈局「二零零八」之戰了。

其實,要藉台北市長一役將宋楚瑜掃出政壇,這正是馬團隊的精心設計。這可是「挾公報私仇」的一役。--在公來說,當然是為了清除對國民黨及馬英九的重大阻力及威脅;而在私方面,馬英九的重要幕僚--國民黨副主席關中和秘書長詹春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宋楚瑜在國民黨秘書長任上為虎作倀協助李登輝清除「非主流派」時,時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兼組工會主任的關中和組工會副主任的詹春柏,被宋楚瑜耍弄權術「掃地出門」。如今,關中和詹春柏都成了馬英九在黨務上的左右手,還不趁此機會「報仇咁報」?

實際上,早在半年前,台灣政壇就盛傳,馬團隊是故意利用台北市長選舉一役,對宋楚瑜施以「引君入甕」之術。他們利用台北市選民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及懂得操作棄保的有利條件,及覷準宋楚瑜有意利用「插一腿」參選台北市長,誘迫馬英九向他讓步的意圖,決定將計就計,故意放出宋楚瑜勝選機會將會很高的假民調,誘使曾長時間猶豫不決的宋楚瑜最終下定決心報名參選。此後即操作棄保戰術,讓宋楚瑜輸得很慘地落選,使他失去今後再向馬英九討價還價的籌碼。此一小道消息,本欄較早時也曾有所述評。現在看來,即使不是屬實,也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也就難怪,在選戰後期,宋楚瑜的敗象已經呈露之後,他曾大罵詹春柏,並在馬英九遭受「特支費」調查時,聲稱如果把馬英九在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時發放假民調的所為揭露出來,將會令馬英九吃上「意圖使他人不當選」官司,真正失去二零零八角逐「總統」的資格。宋楚瑜的這些言論,看來正是他心知吃了啞巴虧後的指槐罵桑心理投射。

無論如何,台北市長選舉一役,宋楚瑜的政治生涯劃上了句號。馬英九今後再也不用也不必理會宋楚瑜提出的各種「交易」條件。為此,「連王馬宋密會」的破局,不管是由於馬英九因接到通知較遲,及正在陪扶其母親秦厚修到醫院急診的客觀原因,還是出於馬英九根本就持反對、杯葛態度的主觀因素,都受到媒體的喝采和支持。《聯合晚報》就發表社論指出,這場未成局的「連宋王馬會」,其實破局反而更好。理由很簡單,馬英九現在的課題,早就不是說讓多少資源給親民黨,而是怎樣帶領國民黨迎接未來挑戰了。《聯合報》還有一篇評論指出,對於不在表定劇本上的「泛藍天王會」或是「馬宋會」,馬英九寧可揹著得罪連戰的罵名,也要說出個讓眾人都無法接受的理由,善意的缺席。因為只要避過了這幾天,等宋楚瑜離開台灣,有關國、親整合的後續全盤佈局,就重回馬英九的掌控之中。因此,這次「天王會」的缺席,只不過是馬英九的「馬刀小試」而已。

魯迅先生曾經形容自己是「側著身子作戰」,意思是他在與當面的敵人作戰時,還須防避來自身後的自己人的「暗箭」。馬英九又何嘗不是如此?其中的一支殺傷力極強的「暗箭」,就是由宋楚瑜發射。宋楚瑜「出局」後,盡管仍有其他「暗箭」在瞄準著馬英九,但畢竟殺傷力是並不那麼強了。今後,馬英九就可集中精力投入正面戰場的作戰了。

(更正:昨日本欄第七段中「對蘇貞昌有利」與「對謝長廷有利」的位置,應當對調。合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