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總務委員會前日在審議所羅門群島等國家提出的「台灣入聯案」時,曾開闢了「第二戰場」,即受台灣當局唆使的珀勞等小國,提出要改變「二對二」辯論方式。結果,被以二十四票比三票的絕大比數,予以否決。亦即除了三個台灣「邦交國」投贊同票之外,其餘二十四個國家都投了反對票。由於按聯合國的有關規則規定,安全理事會的五個常務理事國都是總務委員會的當然委員,故除中國是理所當然地投了反對票之外,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也投了反對票。
美國投了反對票,這顯示美國在反對台灣「入聯」問題上,是立場鮮明,言行一致的,與過去的模糊態度相比,形成強烈反差。不過,美國並未如台灣當局所擔心的那樣,發言反對,卻令台灣當局鬆了一口氣。但台灣當局也別「表錯七日情」,這是因為:其一、按總務委員會的議事規則,審議每一項議案的發言程序是「二對二」,即贊同和反對該議案的,都分別由兩個國家登台發言,闡明理由。在反對陣營方面,當事國中國(王光亞)當然必定上台發言,而另一個持反對立場的埃及也登台發言聲援中國。在「名額」已用完之下,美國即使是有心發言,也沒有機會了。其二、前一段時間,美國政府三位主管東亞事務的官員,已先後就「台灣入聯」和「入聯公投」問題進行公開談話,清楚表達了美國的反對態度,無須再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覆述一次。其三、美國未在聯合國總務委員會發言,可能還有避免刺激「民粹」的考量,亦即是不讓擅長於操作「悲情牌」的民進黨當局,抓住來在群眾中煽動反美情緒,及挑起更激烈的「台獨」行為。這是符合柯慶生日前談話中的將陳水扁等民進黨當局與台灣民眾區隔開來的定位的,有利於促使台灣民眾覺醒,以手中選票否決「入聯公投案」。
「台灣入聯案」遭到聯合國總務委員會拒絕列入大會議程後,台灣當局當然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實際上,台灣當局已繼續教唆所羅門群島等「友邦」,將利用今(二十一)日的聯大追認議程程序,及在二十五日開始的大會總辯論議程,將登台發言支持「台灣入聯案」。其中,聯大追認議程是覆核總務委員會所通過的議程,台灣當局要靠二十來個「邦交國」來翻案,難於登青天。至於聯大發言,由於是自由度較大,每個國家都可以登記發言,故估計會有幾個跳樑小丑上跳下竄為台灣當局賣命。但畢竟不成氣候,幾聲嗡嗡將會被淹沒在眾多會員國所關注的多項重大國際事務的議題之中。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已決定,在十月二十四日,亦即「國際聯合國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三十六周年的前夕,舉辦「台灣入聯聖火接力活動」,及爭取「台灣入聯」第二階段連署突破二百萬份,亦即是台灣地區選民人數的八分之一。
即使如此,民進黨內部份人對「入聯公投案」能否獲得通過,心中無底。就連陳水扁也於日前在接受美國記者訪問時,聲稱三月份過後就甚麼事情也不會發生了,這番話多少也折射了就連陳水扁本人也對「入聯公投案」能否過關而忐忑不安。否則,以他那種自大心膨脹的心理,就不會說出「三月份過後就甚麼事也不會發生」這種充滿前景不確定性的話來,而是氣焰囂張地叫嚷三月份的「入聯公投」,將展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強大民意」了。
實際上,近日無論是親藍媒體的民意調查,還是民進黨自己進行的內部民調,都顯示有近半的受訪民眾反對「入聯公投」。如果這股強大民意在三月二十二日這一天都將化為「反對」選票,或是乾脆不領「入聯公投」票,不要說「入聯公投」票過不了關,就連「公投」成案後的過半「門檻」,也將會跨不過。
倘若「入聯公投」案被否決,按《公民投票法》規定,在三年內都不得提出同一內容的「公投」,這就將會形成「入聯公投」案被否決,比不提出「公投案」更為難堪的局面。為此,呂秀蓮、謝長廷等人,日前都提出國、民兩黨的「入聯/返聯」公投案合併進行的呼籲,也有人提出「撤案」的建議。
從理論上看,國、民兩黨的「公投案」合併進行,應可避免發生「鷸蚌相爭」效應,加大「入聯」的民意基礎。而「撤案」更當然是一了百了,解除危機。但從實務上看,所謂「合併公投」或「撤案」,都並無付諸實施的法律依據和政治條件。其一、《公民投票法》並無「併案」的規定;其第十一條更是規定,「撤案」必須經提案人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亦即是兩個「公投案」如要「撤案」,都必須再進行一次連署,徵集到五萬人以上的「撤案連署」(按:藍、綠兩黨的第一階段連署,都分別徵集到十萬份以上的連署書)。試想,剛剛才動員民眾參加「公投案」連署,隔不了幾天又去徵求「撤案」連署,其工作難度將會是如何的巨大。當然,按「公投法」第十二條規定,如果在六個月內未能提交第二階段的連署人名冊,被視為放棄連署,原提案人於三年內不得就同一事項重新提出,這就為「間接撤案」提供了法律條件。但相信,藍、綠兩黨都將不會這樣做,因為這勢必會嚴重挫傷自己陣營的選情。其二、既然國民黨發動「返聯公投」的動機之一,就是要使「入聯公投」案過不了關,又豈會「義助」民進黨,以「併案」方式使「入聯公投」案獲得過半支持的道理?何況, 在國民黨的眼中,「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是「台獨」命題,與「返聯公投」是「維持中華民國現狀」相比,在政治光譜上是處於兩個極端,又如何能併在一起?
因此可以說,無論是「入聯公投」,還是「返聯公投」,都將會因跨不過「門檻」而宣佈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