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若干團體和人士呼籲保護澳門舊城牆,指出加思欄兵營後方山坡上一段古城牆頂部位有約十多米已經倒塌,整幅倒塌的城牆頂部連同上方的僭建鐵技架在山坡的大樹上,而其餘仍未倒塌的牆身上亦有不同程度的裂痕。由於城牆上有不少植物生長,因而不排除城牆倒塌是樹根對城牆的入侵,或氣候因素和城牆上的僭建物所影響。這段舊城牆雖然並未被列入官方保護清單內,但其歷史價值猶勝被列入世遺名錄的舊城牆遺址。然而,《文遺法》即使能於今年通過,更新文物保護清單相信亦要一到兩年時間,因而擔心該段已損壞和倒塌的古城牆等不到如此長的時間,希望政府特事特辦,立即針對這段澳門古城牆圍址啟動保護評估的工作,並盡快交由文物保護的專業人員修復和加固該段古城牆,及去除牆上的樹木和植物,防止城牆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否則雨季來前其餘部份城牆亦有倒塌的可能。而文化局文化財產廳廳長張鵲橋則回應指出,此段古城牆雖不在受官方保護清單內,但其歷史價值是明顯的。該局早前派員瞭解其狀況,正與相關部門磋商長久保護及展示方案。他還透露局方將會研究開展一些臨時性保護工程,並對全澳約四、五處的舊城牆進行修復,部分已開展保護工程,其餘按計劃展開。
這是相關團體和人士關心澳門文物的表現。實際上,舊城牆是澳門被葡萄牙佔據時期興建,最早可追溯至一五六九年(即明朝隆慶三年)。由於明政府一直不允許葡萄牙人私築城牆,故城牆歷來曾數次被拆毀。但因要抵禦荷蘭的入侵,故澳葡政府在一六三二年以此為藉口,不理會明政府的反對,復建了澳門北部城牆及炮臺。昔日葡萄牙人在澳門半島的北部、東部及南部均築有城牆,並於要塞位置建築了炮臺,使澳門地區成為嚴密防範的城堡。而現在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的大三巴附近的舊城牆遺址部分,正是一六三二年所復建之一部分。
正因為舊城牆是葡國人不理會當時的中國政府的反對而建造的,對殖民文化懷有執著追求的葡人澳門歷史學家文鏡泉神父,還為此鬧出了一些動靜。那是在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談判期間,有關澳門歷史問題被葡方提到了談判桌面。葡方為了延後交還澳門的時間,不顧鄧小平關於「在二十世紀內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景,以各種理由意圖延遲交還澳門。其中一個理由是「趕走海盜得澳說」,推出葡人歷史學家(包括文德泉神父在內)的說法,說是葡國軍隊應中國明朝皇帝邀請,趕走海盜,因而獲得皇帝準予居住澳門,從而否認「佔領澳門」的歷史真相。為此,中國政府作出反駁,並以專書出版廣州中山大學歷 史學教授戴裔煊《關於歷史上葡人趕走海盜說》論文。因葡方得知中方要到澳門歷史檔案館查閱相關歷史檔案後,前澳葡政府急忙以「閉館滅蟲」為由,停止對外開放,將中方人員拒於門外。在這場「澳門歷史」的爭論中,就拉扯到澳門舊城牆的問題。當時,位於主教山麓的濠璟酒店正在興建,俗稱為「海關」的竹仔室(即現澳門中聯辦新竹苑二號樓)也正在改建,可能是碰觸了一段舊城牆,被每天到處步行考察的文德泉神父發現,在葡文報章上發表了一番言詞激烈的談話,前澳葡政府即下令停工。據說後來是對舊城牆進行補強之後,才允許繼續施工。由此可見,葡人對澳門舊城牆是十分重視的。
然而,恰是如此,證明瞭《澳門基本法》序言中有關葡國逐步佔領澳門的論述,具有不可辯駁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當年葡人居澳的地點,僅是在澳門半島西南一隅,亦即在舊城牆之內。中國政府仍對澳門實行有效管治,並將其官衙設在今營地街市附近,因此該處就有「關前後街」等的街道名稱。後來阿馬留拆卸中國官衙,驅趕中國官員,一直將葡人管治的勢力範圍推到關閘去,才大致上形成今日澳門的版圖。因此,才有時任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的魯平「炮轟阿馬留銅像事件」的發生。
實際上,葡國人當時對「逐步佔領澳門」的表述,是並不舒服的。澳門中聯辦前任副主任宗光耀就曾回憶他與澳督韋奇立就此的談話經過。在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澳門基本法(草案)》,送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前,宗光耀曾受委託向前澳葡政府通報《澳門基本法(草案)》的有關情況,交換意見。韋奇立臉色嚴肅地說,《基本法》的序言寫得不好。第一句話說澳門是中國的領土,這沒有問題。而緊接著的第二句就說葡萄牙佔領了澳門。「佔領」兩個字,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違背了今天中葡兩國的友好關係。中方領導人一再聲稱,解決澳門問題不算歷史舊賬,著眼未來,向前看。而《澳門基本法》序言一開頭就表現出要算歷史舊賬的架勢。一九九九年,我和我的同事都會離開澳門返回里斯本,而大批土生葡人怎麼辦呢?他們將成為「侵略者」的後代,隨時會受到懲罰,遭打擊報復。他們的日子會很不好過,這是不公平的。如果把「十六世紀中葉以後被葡萄牙逐步佔領」這句刪除,序言就很完美了。
而宗光耀則指出,《澳門基本法》的序言雖然很短,只有三百四十五個字,但內容卻很豐富。序言的第一句話不僅明確了澳門的地理位置,而且指出它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十六世紀中葉以後被葡萄牙逐步佔領,這是歷史事實,無需爭辯。長達四百多年的歷史,用「逐步佔領」四個字一筆帶過,既敍述了歷史的真實面目,又充分體現了不糾纏歷史舊賬,維護中葡友好的格局。序言中用的「佔領」兩個字是相當中性的辭彙,而沒有用「侵佔」、「侵略」、「霸佔」、「掠奪」一類強烈的字眼。我不清楚葡文翻譯使用的什麼詞,能想出用「佔領」這樣中性的、溫和的字眼概括澳門四百多年恩恩怨怨的歷史,是起草委員會的高度智慧和良苦用心。做到這一點並非輕而易舉,更談不上有日後打擊葡人的伏筆。最後,韋奇立接受了宗光耀的解釋。
就此而言,澳門舊城牆就證明葡國人逐步佔領澳門這一歷史的鐵證。無論是站在維護文物的角度,還是為了佐證葡人「逐步佔領澳門」之需,確是需要對舊城牆予以保留並加以維護的。甚至可與觀音堂內簽署《望廈條約》的一邊大一邊小石桌一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材料。當然,在修復加固後,應當置立說明牌,介紹其歷史,並指出這是葡人逐步佔領澳門的鐵證之一。
(發自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