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日朱立倫在第十屆「國共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所談的內容,就可預測,在今日的「習朱會」中,朱立倫向習近平提出的重要訴求內容之一,就是在強調台灣地區在產業創新、研發能力,以及在管理上,具有非常多的優勢強項之下,要求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項目,台灣地區可以在「亞投行」、「一帶一路」及「RCEP」中作出具體貢獻。而從俞正聲對此的正面回應——「對於台灣各界關心的『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區域經濟合作等問題,論壇可以深入研討,探尋可行的參與和合作方式,讓兩岸攜手開拓國際市場的新空間,提升中華民族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中,也可預知,習近平將會爽快地回應朱立倫的這個要求。至於其他尚未透露的訴求,只要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相信習近平也都將會爽快地答應。
當然,朱立倫在「國共論壇」上致辭的內容,重點還是放在對目前台灣地區局勢發生一些微妙變化,而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高歌猛進,提出國民黨方面的看法,那就是中國國民黨在兩岸關繫上要為人民負責,為下一代負責,為歷史負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傳承,兩岸交流要深化,兩岸成果要普及。中國國民黨將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這個「傳承、深化、普及」雖然不是直接對應於「九二共識」,但在他啟程前,其岳父高育仁提出「超越九二共識」,而國民黨中央則委婉地回以「深化豐富九二共識」的過程看,卻有著一定的關聯。實際上,倘是採用「超越」,等於是暗示「九二共識」已經「過時」。而朱立倫領導的國民黨中央則認為,「九二共識」及尤其主導下的兩岸關係發展,不但沒有過時,而且還要「傳承」,並在此基礎上「深化」和「普及」。這正是智慧之舉。「深化」,是面對遇到瓶頸的處置方式,「普及」則是針對台灣地區目前仍有不少人未能正確解讀「九二共識」,及有部分人未能分享到兩岸交流的成果,而必須推而廣之。這是實事求是的務實理智之舉。
朱立倫在致辭中引述孫中山先生的「世界大同,天下為公」,顯然有所指。這除了是國民黨「黨綱」的主軸之外,結合目前台灣地區的政治現實,還有要在對島內反制民進黨,在兩岸交流合作中讓更多的台灣民眾分享成果的強烈意涵。實際上,在民進黨的黨綱中,除「台獨黨綱」部份外,在民生事務內容上帶有強烈的「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社會主義」的元素,因而對代表大官僚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形成衝擊,更能得到普羅大眾的支持。而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本來是當年國民黨立黨的黨訓,而且國民黨當時也不是代表大官僚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後來才蛻變的。國民黨在大陸地區的失敗,也正是主要出於這個原因,失去普羅大眾的支持。看來朱立倫是覺察到這個罩門了,並希望能將國民黨帶回到建黨時代初衷。但卻是談何容易,這個改革任務,並不是一時一刻可以完成。何況,一向依附在國民黨身上吃香喝辣的大財團,也不會答應。但至少可讓支持國民黨的「三中一青」基層民眾,感到國民黨改革的誠意並看到其前景,有利於重新收復人心。
在兩岸關係領域的「天下為公」,當然就是針對海峽兩會協商中涉及經濟交流合作的協議,其成果大多是由大財團所拿走,廣大民眾享受不到,這也正是「太陽花學運」爆發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朱立倫在接任國民黨主席的儀式上,就曾當著馬英九的面,提出這個問題。
對此,大陸方面早已有所瞭解,提出了「三中一青」的問題。因此,俞正聲昨日致辭中提出的四點建議,第二、三、四點就是就正是針對如何讓更多的台灣民眾同享兩岸交流成果的問題,可見北京對此的高度重視。因為第一點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這是根本,雷打不動;而第二、三、四點,都聚焦於此。而在「國共論壇「達成的九個方面共識中,也大多數這方面的內容。這顯示,今後大陸方面的對台工作,將會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微調。
朱立倫將台灣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與拓展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相掛聯。其實,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這本來就是十年前「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五項任務中的一項。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抵觸「一個中國」原則。在此基礎上,已在台灣地區參加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民航組織活動上,作出了「試點」,本應可以繼續擴大推廣,但在面對民進黨有可能再次上臺的前景下,如何既能實現這項願景,又不能讓民進黨拿來作為大搞「一中一台」以至「兩國論」的工具,而且也不能讓民進黨「攞彩」,確實需要認真思考。
此馬政府的態度看,是極為熱切盼望能夠參與「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這除了是避免台灣地區陷於「邊緣化」之外,還有實質利益。這是因為,「亞投行」的關鍵詞是「基礎設施」。台灣方面的加入,並不指望取得貸款,也不準備申請貸款,而是希望能以自己的高鐵、高速公路等的成熟技術,參與工程項目的投標,為台灣的基礎設施技術「從中國走向世界」,闖出一條新路,兩岸攜手共同「賺世界的錢」,當然也是為台灣的相關公司解決出路問題。
但是,基本上是從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馬政府的大多數成員,包括馬英九本人,卻又要以美國的馬首是瞻,在美國抵制之下而錯過了時機。當英國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其他各國紛紛響應後,參與「亞投行」已經蔚為世界潮流,台灣才驀然發覺自己落伍,匆忙在截止時間最後一刻前送交意向書。但卻又對自己未能被列入創始成員名單內,頗為失望、沮喪。只能是寄望於某些與台灣關係較為友好的創始成員,在六、七月間起草討論「亞投行」章程時,提出有利於台灣的內容。而且在名稱上,也已接受「中華臺北」。
其實,台灣參與「亞投行」,對大陸也有好處,就是籍著「亞投行」、「一帶一路」,「框」住台灣,強化兩岸合作。只要是符合一中原則,寬鬆一些也無妨。
在現實政治上,可能還有一個幫助國民黨浴火重生的作用。朱立倫此前之所以對是否參選「二零一六」未能痛下決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看「習朱會」能否對國民黨和他本人有「加持」作用。如果今日習近平對此作出爽快回應,甚至連朱立倫未提到的「利多」因素也主動推出,這將更為鞏固在台灣方面只有國民黨才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事務的形象,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只能將台海拖入深淵。朱立倫擁有這個「底氣」之下,就將會毅然宣佈參選,並重振國民黨軍威,說不好將會反超前、逆轉勝。